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教学设计 >

高中政治备课教案

高中政治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时间:2024-10-01 赵老师教案网

高中政治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格局相应的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将呈现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 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4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与二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两极格局有明显不同。这种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05-106页内容,思考所提出的探究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盟成为多极化力量中头等实力单位,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当今的实力虽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大国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目前正在保持经济大国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

(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竞争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各国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

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专家点评”内容,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文化、经济、政治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相关链接”内容,了解各国是如何展开竞争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制定发展战略,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加快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7页图表,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对于维护和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等,有重要意义。

课余作业

分析讨论,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高中政治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篇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力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探索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一步实现“四个转变”,即: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题作为本教材的最后一框内容,可以说是对本教材的一个总结和升华。《文化生活》一书,就是想让学生在基于对各种文化现象感受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分析看待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从而能够在文化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最后一框内容通过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道德冲突为切入点,告诉我们当面对这些冲突的时候我们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而通过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正是解决这一冲突的重要途径。

2、教学重难点与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关系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关系,才能正确分析社会事件,才能正确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大力培育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道德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正确看待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冲突;如何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

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3、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4、教学手段:视频片段,PPT演示文稿

5、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产生道德冲突的原因,认识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认识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②明白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会通过正确的途径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2)能力目标:

①正确分析当今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思想道德冲突,认识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给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的冲击挑战。

②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能力及在实践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②追求道德生活不是一种痛苦选择,而是自我愉悦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新课

直面冲突

1、出示图片材料:“老翁摔倒在地,无人敢扶”

①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②你能否说说生活中其他那些让人左右为难的道德冲突?

2、教师总结

思考并发表意见

讲授

新课

自主学习

1、出示“知识目标”

①知道:思想道德冲突产生的原因;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②识记:解决“道德两难”的途径

③理解: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④运用:通过正确的途径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目标——怎样改造主观世界;如何加强自身修养

2、要求学生根据知识目标自学教材,在自学过程中关注平时成绩薄弱或表现不够积极的学生。

1、根据知识目标自学教材

2、同伴互助:同桌互相交流自学所得。

角色体验

依次出示以下材料,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

高中政治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属于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分为两目: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第一目在介绍价值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为最后一框题《实现人生价值》的学习提供理论依据。

2、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两个问题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这两个问题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鉴于当前思想多元化,各种不良文化对中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本课的难点问题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课时的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价值、价值观的含义

②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我计划采取一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景探究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四、教学流程:

整体思路:

(1)展示故事,情境导入

(2)讲述明星成龙的先进事迹,感悟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3)搜集地震中正反两方面的素材,对比钟南山和犯罪分子事例,感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感悟先进人物的事迹,树立奉献意识。

分步思路:

(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小故事,飓风洪水中救人

一位平民被困在洪水浸泡的树上已经六七个小时。救援队接到任务后马上派出直升机和救援人员。风疾水猛,还有树枝叉的阻挠。直升机上绳索吊下的救援人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甚至一度直升机也面临着坠毁危险。但是,他们依然行动。经过艰难万险,救援终于取得成功。

这件事情过后,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问:用几个人的生命和直升机坠毁的危险作为代价去救援一个人,是否值得。

(设置学生探究活动,展开讨论,学生代表回答)

老师总结:不论是同学们持哪一种观点,其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那么究竟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价值与价值观

(二)开始新课

第一目、人的价值,其逻辑顺序是价值的基本含义—————人的价值的内涵——————人的价值的评价标准。

探究活动1、关于价值的基本含义的教学:探究活动1图片展示今年8月8日台风莫拉克袭击台湾造成特大水灾、大陆在第一时间捐助钱、食物、板房以及两岸三地的演艺明星义演赈灾。

设置探究问题:

①这些物资和演艺明星的义演对灾区人民有什么样的价值;

②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事务的价值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总结概括出具体事物的价值与哲学价值的区别和哲学价值的含义。

板书:

1、价值的含义、区分哲学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

设计依据:以最新的热点材料切入,容易引起学生兴趣,通过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2、关于人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评价标准,这一部分是本框的重点。本部分的教学通过情境设置和合作探究来突出这一重点。

探究活动2:图片展示8月17日两岸三地的演艺明星义演赈灾,介绍影星成龙为赈灾晚会负担所有开支(420万新台币)。有数据表明,成龙前后共捐慈善款8亿3千万左右。在中国共捐建了75所学校。

播放视频:访问成龙,汶川大地震后第一个到达灾区的成龙说,公益慈善事业有起点,但没有终点,要一直做下去,直到不能做为止。在成龙的电影中,主题都在宣传正义和善良,同时他又不断的宣传中国化的东西,又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早在2003年,成龙就当选感动中国人物,推荐委员们对成龙的评价是:成龙在好莱坞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的概念,然而最打动人心的是成龙的公益心;成龙在国际演艺界为中国争了光,他热心公益,不忘回馈社会,这是难能可贵的。

设置探究问题:

①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一样吗?

②从成龙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价值是什么?

③如何评价人的价值?(学生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熟悉的明星的事例设置情景,容易引起共鸣,通过讨论和合作探究问题,自然得出结论: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贡献和索取,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板书: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贡献和索取,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第二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其逻辑顺序是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导向作用的两方面的表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意义。

本目题主要设想,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和课上探究活动,锻炼其动手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和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的表现,并初步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意义。

探究活动3:课前把全班分为2组,搜集汶川地震中灾区正反两方面人物的表现,然后每组出一名代表上讲台展示,说明搜集理由并做简单评价。

设置探究问题:事例中的同学和老师的活动受什么观念的支配?是什么使这些同学和老师在危难之中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搜集材料和课上的合作探究,理解价值观的含义和对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

板书:

1、价值观的含义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对认识和改造世界

3、对于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作用

探究活动4:图片展示科学家钟南山在抗击非典和甲型流感方面的事迹和最近原赤峰市市长徐国元受贿审判案。

设置探究问题:上述图片体现了价值观的什么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得出结论: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板书: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教师小结:价值观是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重大的反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我们要向先进人物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奉献,回馈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就是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堂总结。通过“我的收获”环节的设置,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顾本课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知识,谈谈自己本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同时在思想认识上得到升华。

(四)回归生活、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结合案例,撰写小论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真谛》

五、效果分析:

学生可能出现的典型误区:

价值与价值观的关系:区别:价值是事物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属客观范畴;价值观是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属主观范畴。联系: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价值观。

高中政治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篇4

【学情分析】:

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作用还不了解。因此在教学时,同学生一起透过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文化现象,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设计思想】: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要求课堂教学从以教为本转变到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教学方式要求从单向灌输转变为情境建构,注重学生体验。基于此,本框题教学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再创设问题情境,最后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程序,按照“品文化→识文化→析文化”的线索安排教学流程。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浓郁的文化气息,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叙述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使文化融入生活,也使学生获得了必要的感性认识。紧扣“文化”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使学生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最后,以生活实例为切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践行理念,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使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整合教材资源,力将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从问题入手,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理解文化的内涵,学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阐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比较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

2、教学难点: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

【教学方法】:

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约2分钟)

设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播放PPT图片欣赏:“陕西八大怪”,配以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读图,听音,感悟,交流。

从学生熟知的本地特色文化现象出发,营造气氛,调动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对文化的感悟,导入新课。

文化万花筒

(约10分钟)

设问:“陕西八大怪”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反映“关中”文化的

活动:说到陕西的特色文化,你还能想到什么

为了使您更加了解陕西文化,我想带您走近……

特色饮食:

著名遗址:

宗教文化:

民间艺术:

民歌、戏曲:

文学艺术:

提问:了解了这么多的文化现象,你有何感受

教师小结:

1、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艺术、科学等。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引导学生回顾人类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过程。

(神创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科技发展)

活动:你参加过学校的哪些文化活动请你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

展示:

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生活……

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展示图片,并设问:

你知道这是哪里的民居吗

说说以下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舞台艺术

学生回答。

学生选择教师拟定的角度或者自己设定角度介绍陕西的特色文化的代表,并说明其“特色”之处。

学生体味、回答。

师生共同探究回顾。

学生回答、交流。

学生回答、交流。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列举的陕西特色文化,感受文化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同时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感悟得出结论: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学生充分感受文化的无时不有。

学生充分感受文化的无处不在。

学生充分感受文化

内容丰富多彩还表现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过渡:

看到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品尝不同文化生活的韵味,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是文化呢?

高中政治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主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汇票、支票及其主要用途;了解外汇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节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国家国家金融制度。

教学重点:

外汇

教学难点:

汇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导入新课】

当我们去商店买东西时,例如说买笔,我们会直接给店主钱。然而,当我们要在网上购买一件货物或是向一些外地朋友买东西,你怎么办?

这两种就是人们常用的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前者主要是用纸币来完成货币的支付手段,而后者是收付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货币的收付行为。(P7)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板书)

一、信用工具(板书)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板书)

银行为什么要开展办理结算这个业务?可以避免大量使用现金带来的麻烦。大量使用现金有哪些麻烦?

学生:

1)容易丢失;

2)结算不方便;

3)外出带很多现金可能出现的意外。

过渡:所以,办理结算必须使用一些信用工具,而这些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汇票和支票。

2、常用的信用工具

⑴、信用卡(板书)

讲之前可将商业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已经各种其他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指出哪个为信用卡。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信用卡吗?接着指出:信用卡含义:是银行发给自己信用情况较好的'公司及有稳定收入的个人以便其购买商品或取得服务的信用凭证。(P7)

提问:信用卡为什么会流行?你们在使用信用卡时,感觉到信用卡有什么好处没有?(P8练习)

就是因为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使用起来方便、安全,外出购物,使用者可以不必携带大量的现金,并且还可以超出自己的存款数进行支付;对收款人方来说,可以节省大量收付、清点、保管、押运现金的劳动;对于银行来说,发行信用卡不但节省大量印刷、发行、收付、清点、保管现金的劳动,而且可向使用信用卡的一方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当持卡者透支时,银行还可以作为贷款收取较高的利息。正因为信用卡如此方便,有如此的好处,所以它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支付行为,人人离不开卡。

过渡:点出信用卡在货币发展史上的地位,即货币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对于比较陌生的电子货币,必须交代清楚其内涵和外延

内涵: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存款。外延:包括信用卡,自动柜员机,电子转帐终端等组成的银行交易工具和业务;出现电子货币的原因: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时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半导体产业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

⑵、支票(板书)

支票就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请讨论P9探究活动1。并看相关链接1

注意: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

(二)、外汇(板书)

讨论P10探究活动1,(必须用到外汇)。

外汇:一国持有的以外币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其有两个基本特征:

①它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凡用本国货币表示的有价证劵、信用工具均不属于外汇。

②它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形式的资产或支付手段,凡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和支付手段的外国货币不属于外汇。

汇率: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称为汇率或是汇价。汇率表明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

汇率的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方法。如1美元可以兑换8元人民币,即$1=¥8。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如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0.125美元,即¥1=id="article-content1">

高中政治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格局相应的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将呈现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 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4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与二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两极格局有明显不同。这种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05-106页内容,思考所提出的探究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盟成为多极化力量中头等实力单位,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当今的实力虽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大国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目前正在保持经济大国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

(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竞争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各国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

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专家点评”内容,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文化、经济、政治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相关链接”内容,了解各国是如何展开竞争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制定发展战略,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加快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7页图表,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对于维护和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等,有重要意义。

课余作业

分析讨论,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高中政治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篇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力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探索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一步实现“四个转变”,即: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题作为本教材的最后一框内容,可以说是对本教材的一个总结和升华。《文化生活》一书,就是想让学生在基于对各种文化现象感受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分析看待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从而能够在文化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最后一框内容通过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道德冲突为切入点,告诉我们当面对这些冲突的时候我们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而通过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正是解决这一冲突的重要途径。

2、教学重难点与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关系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关系,才能正确分析社会事件,才能正确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大力培育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道德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正确看待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冲突;如何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

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3、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4、教学手段:视频片段,PPT演示文稿

5、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产生道德冲突的原因,认识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认识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②明白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会通过正确的途径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2)能力目标:

①正确分析当今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思想道德冲突,认识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给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的冲击挑战。

②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能力及在实践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②追求道德生活不是一种痛苦选择,而是自我愉悦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新课

直面冲突

1、出示图片材料:“老翁摔倒在地,无人敢扶”

①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②你能否说说生活中其他那些让人左右为难的道德冲突?

2、教师总结

思考并发表意见

讲授

新课

自主学习

1、出示“知识目标”

①知道:思想道德冲突产生的原因;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②识记:解决“道德两难”的途径

③理解: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④运用:通过正确的途径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目标——怎样改造主观世界;如何加强自身修养

2、要求学生根据知识目标自学教材,在自学过程中关注平时成绩薄弱或表现不够积极的学生。

1、根据知识目标自学教材

2、同伴互助:同桌互相交流自学所得。

角色体验

依次出示以下材料,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

高中政治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属于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分为两目: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第一目在介绍价值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为最后一框题《实现人生价值》的学习提供理论依据。

2、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两个问题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这两个问题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鉴于当前思想多元化,各种不良文化对中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本课的难点问题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课时的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价值、价值观的含义

②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我计划采取一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景探究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四、教学流程:

整体思路:

(1)展示故事,情境导入

(2)讲述明星成龙的先进事迹,感悟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3)搜集地震中正反两方面的素材,对比钟南山和犯罪分子事例,感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感悟先进人物的事迹,树立奉献意识。

分步思路:

(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小故事,飓风洪水中救人

一位平民被困在洪水浸泡的树上已经六七个小时。救援队接到任务后马上派出直升机和救援人员。风疾水猛,还有树枝叉的阻挠。直升机上绳索吊下的救援人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甚至一度直升机也面临着坠毁危险。但是,他们依然行动。经过艰难万险,救援终于取得成功。

这件事情过后,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问:用几个人的生命和直升机坠毁的危险作为代价去救援一个人,是否值得。

(设置学生探究活动,展开讨论,学生代表回答)

老师总结:不论是同学们持哪一种观点,其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那么究竟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价值与价值观

(二)开始新课

第一目、人的价值,其逻辑顺序是价值的基本含义—————人的价值的内涵——————人的价值的评价标准。

探究活动1、关于价值的基本含义的教学:探究活动1图片展示今年8月8日台风莫拉克袭击台湾造成特大水灾、大陆在第一时间捐助钱、食物、板房以及两岸三地的演艺明星义演赈灾。

设置探究问题:

①这些物资和演艺明星的义演对灾区人民有什么样的价值;

②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事务的价值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总结概括出具体事物的价值与哲学价值的区别和哲学价值的含义。

板书:

1、价值的含义、区分哲学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

设计依据:以最新的热点材料切入,容易引起学生兴趣,通过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2、关于人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评价标准,这一部分是本框的重点。本部分的教学通过情境设置和合作探究来突出这一重点。

探究活动2:图片展示8月17日两岸三地的演艺明星义演赈灾,介绍影星成龙为赈灾晚会负担所有开支(420万新台币)。有数据表明,成龙前后共捐慈善款8亿3千万左右。在中国共捐建了75所学校。

播放视频:访问成龙,汶川大地震后第一个到达灾区的成龙说,公益慈善事业有起点,但没有终点,要一直做下去,直到不能做为止。在成龙的电影中,主题都在宣传正义和善良,同时他又不断的宣传中国化的东西,又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早在2003年,成龙就当选感动中国人物,推荐委员们对成龙的评价是:成龙在好莱坞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的概念,然而最打动人心的是成龙的公益心;成龙在国际演艺界为中国争了光,他热心公益,不忘回馈社会,这是难能可贵的。

设置探究问题:

①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一样吗?

②从成龙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价值是什么?

③如何评价人的价值?(学生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熟悉的明星的事例设置情景,容易引起共鸣,通过讨论和合作探究问题,自然得出结论: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贡献和索取,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板书: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贡献和索取,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第二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其逻辑顺序是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导向作用的两方面的表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意义。

本目题主要设想,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和课上探究活动,锻炼其动手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和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的表现,并初步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意义。

探究活动3:课前把全班分为2组,搜集汶川地震中灾区正反两方面人物的表现,然后每组出一名代表上讲台展示,说明搜集理由并做简单评价。

设置探究问题:事例中的同学和老师的活动受什么观念的支配?是什么使这些同学和老师在危难之中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搜集材料和课上的合作探究,理解价值观的含义和对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

板书:

1、价值观的含义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对认识和改造世界

3、对于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作用

探究活动4:图片展示科学家钟南山在抗击非典和甲型流感方面的事迹和最近原赤峰市市长徐国元受贿审判案。

设置探究问题:上述图片体现了价值观的什么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得出结论: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板书: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教师小结:价值观是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重大的反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我们要向先进人物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奉献,回馈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就是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堂总结。通过“我的收获”环节的设置,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顾本课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知识,谈谈自己本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同时在思想认识上得到升华。

(四)回归生活、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结合案例,撰写小论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真谛》

五、效果分析:

学生可能出现的典型误区:

价值与价值观的关系:区别:价值是事物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属客观范畴;价值观是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属主观范畴。联系: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价值观。

高中政治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篇4

【学情分析】:

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作用还不了解。因此在教学时,同学生一起透过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文化现象,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设计思想】: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要求课堂教学从以教为本转变到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教学方式要求从单向灌输转变为情境建构,注重学生体验。基于此,本框题教学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再创设问题情境,最后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程序,按照“品文化→识文化→析文化”的线索安排教学流程。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浓郁的文化气息,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叙述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使文化融入生活,也使学生获得了必要的感性认识。紧扣“文化”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使学生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最后,以生活实例为切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践行理念,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使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整合教材资源,力将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从问题入手,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理解文化的内涵,学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阐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比较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

2、教学难点: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

【教学方法】:

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约2分钟)

设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播放PPT图片欣赏:“陕西八大怪”,配以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读图,听音,感悟,交流。

从学生熟知的本地特色文化现象出发,营造气氛,调动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对文化的感悟,导入新课。

文化万花筒

(约10分钟)

设问:“陕西八大怪”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反映“关中”文化的

活动:说到陕西的特色文化,你还能想到什么

为了使您更加了解陕西文化,我想带您走近……

特色饮食:

著名遗址:

宗教文化:

民间艺术:

民歌、戏曲:

文学艺术:

提问:了解了这么多的文化现象,你有何感受

教师小结:

1、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艺术、科学等。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引导学生回顾人类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过程。

(神创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科技发展)

活动:你参加过学校的哪些文化活动请你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

展示:

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生活……

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展示图片,并设问:

你知道这是哪里的民居吗

说说以下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舞台艺术

学生回答。

学生选择教师拟定的角度或者自己设定角度介绍陕西的特色文化的代表,并说明其“特色”之处。

学生体味、回答。

师生共同探究回顾。

学生回答、交流。

学生回答、交流。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列举的陕西特色文化,感受文化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同时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感悟得出结论: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学生充分感受文化的无时不有。

学生充分感受文化的无处不在。

学生充分感受文化

内容丰富多彩还表现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过渡:

看到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品尝不同文化生活的韵味,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是文化呢?

高中政治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主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汇票、支票及其主要用途;了解外汇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节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国家国家金融制度。

教学重点:

外汇

教学难点:

汇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导入新课】

当我们去商店买东西时,例如说买笔,我们会直接给店主钱。然而,当我们要在网上购买一件货物或是向一些外地朋友买东西,你怎么办?

这两种就是人们常用的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前者主要是用纸币来完成货币的支付手段,而后者是收付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货币的收付行为。(P7)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板书)

一、信用工具(板书)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板书)

银行为什么要开展办理结算这个业务?可以避免大量使用现金带来的麻烦。大量使用现金有哪些麻烦?

学生:

1)容易丢失;

2)结算不方便;

3)外出带很多现金可能出现的意外。

过渡:所以,办理结算必须使用一些信用工具,而这些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汇票和支票。

2、常用的信用工具

⑴、信用卡(板书)

讲之前可将商业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已经各种其他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指出哪个为信用卡。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信用卡吗?接着指出:信用卡含义:是银行发给自己信用情况较好的'公司及有稳定收入的个人以便其购买商品或取得服务的信用凭证。(P7)

提问:信用卡为什么会流行?你们在使用信用卡时,感觉到信用卡有什么好处没有?(P8练习)

就是因为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使用起来方便、安全,外出购物,使用者可以不必携带大量的现金,并且还可以超出自己的存款数进行支付;对收款人方来说,可以节省大量收付、清点、保管、押运现金的劳动;对于银行来说,发行信用卡不但节省大量印刷、发行、收付、清点、保管现金的劳动,而且可向使用信用卡的一方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当持卡者透支时,银行还可以作为贷款收取较高的利息。正因为信用卡如此方便,有如此的好处,所以它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支付行为,人人离不开卡。

过渡:点出信用卡在货币发展史上的地位,即货币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对于比较陌生的电子货币,必须交代清楚其内涵和外延

内涵: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存款。外延:包括信用卡,自动柜员机,电子转帐终端等组成的银行交易工具和业务;出现电子货币的原因: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时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半导体产业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

⑵、支票(板书)

支票就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请讨论P9探究活动1。并看相关链接1

注意: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

(二)、外汇(板书)

讨论P10探究活动1,(必须用到外汇)。

外汇:一国持有的以外币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其有两个基本特征:

①它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凡用本国货币表示的有价证劵、信用工具均不属于外汇。

②它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形式的资产或支付手段,凡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和支付手段的外国货币不属于外汇。

汇率: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称为汇率或是汇价。汇率表明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

汇率的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方法。如1美元可以兑换8元人民币,即$1=¥8。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如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0.125美元,即¥1=$0.125。目前,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均使用直接标价法。

讨论P10探究活动,并联系时政热点:小组讨论升值与贬值的利弊。(结论:稳定的意义)

本课总结:这堂课我们懂得什么是信用卡、支票、汇票,知道什么是外汇,理解保持币值稳定的意义。

作业:人民币升值与贬值的利弊。

高中政治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篇6

探究目标(意图):

1、培养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

2、培养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

3、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4、展示并分享合作探究成果。

探究手段:

1、搜集相关报刊、杂志。

2、搜索网络资源。

3、问卷调查。

4、其他。

探究过程(活动策划):

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负责收集外国名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各小组各负其责,每个小组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便课堂交流之用。

2、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在老师的指导下,事先编制有关金钱观的调查问卷,将问卷发给周围人填写,将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

.125。目前,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均使用直接标价法。

讨论P10探究活动,并联系时政热点:小组讨论升值与贬值的利弊。(结论:稳定的意义)

本课总结:这堂课我们懂得什么是信用卡、支票、汇票,知道什么是外汇,理解保持币值稳定的意义。

作业:人民币升值与贬值的利弊。

高中政治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篇6

探究目标(意图):

1、培养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

2、培养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

3、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4、展示并分享合作探究成果。

探究手段:

1、搜集相关报刊、杂志。

2、搜索网络资源。

3、问卷调查。

4、其他。

探究过程(活动策划):

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负责收集外国名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各小组各负其责,每个小组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便课堂交流之用。

2、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在老师的指导下,事先编制有关金钱观的调查问卷,将问卷发给周围人填写,将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jiaoxuesheji/67610.html

最新内容 更多

热门排行 更多

热门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