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教案资料 >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大全

时间:2024-10-26 赵老师教案网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大全(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大全 篇1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2、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

3、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意,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控诉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战争,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引文与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精读课文,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二、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快速阅读思考,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呼唤和平]

2、呼唤和平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战争的残酷]

3、战争是如何的残酷,请同学们动手从文中找一找。

教师注意归纳总结,战争的残酷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师: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呢?

三、把握引文正文四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学生讨论教师予以点拨

概括来说作者采用分叙的方法,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分为四个片断:

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师:除了这四个部分,前面还多了一段萨特的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点拨:萨特的话是很警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很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四、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意

师:是啊,残酷的战争让许多无辜的塞尔维亚人失去宝贵的生命,令人沉重,同时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气、精神又让人感觉到是多么的美丽。作者聂华苓用她那饱满深情的笔记下了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从文中去找出那些饱满深情,具有深层含意的句子,大家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学生自由探讨,教师适当点拨

五、质疑

再快速阅览课文,有哪些令你困惑的内容,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六、拓展延伸

听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我相信“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但在现实生活中,战事还是时有发生。如在9月19日,泰国发生军事政变,原因是泰国看守政府总理他信19日宣布解除泰国陆军总司令颂提的职务。忠于颂提的部队发生政变,为避免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能否给那些发动政变的人致一封信来制止这场战争?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大全 篇2

教材解读:

《白鹅》是著名漫画家,作家丰子恺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片佳作。作者描绘了一只白鹅,从刚抱回家开始,就给人留下了性格高傲的印象,继而又通过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文章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设计理念:

努力做到“求真、求实、倡简”,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融合,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体会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并重视语文实践应用,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充分发挥“导”与“学”的功能,让学生在师生共建的自主、互动的情景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学习抓住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时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直奔重点

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大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白鹅的特点,真的不错。其实,文中有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白鹅是一个怎样的动物,你知道诗哪句话吗?

3、学生交流。引出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指名读,齐读。

4、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白鹅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白鹅的高傲,要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2)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情大家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

(3)小结:这是个过渡句,不经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还引出了下文“鹅的叫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表达自然,条理清楚。

二、自主阅读,感受高傲

课文就是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请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在你感受深的词句上画记号。

三、互动交流,品读高傲。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随机调整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重点语句。

1、品读叫声的高傲,

(1)指名读句子,谈理解。(板书: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2)交流想想,如果鹅也会说话,你们猜猜他会说什么?

(3)练习朗读句子,读出鹅叫声的高傲。

(4)小结:正因为鹅的勇敢尽职,它的高傲才显得可敬,怪不得作者说:“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齐读)

2、品读步态的高傲

(1)指名读句子,交流:白鹅走路有什么特点?

(板书:傲慢从容,大模大样)

(2)你认为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白鹅走路的特点的?

(3)指导朗读

①见过净角出场没有,净角就是京剧里的花脸(教师表演净角走路)

②想象鹅就在你的眼前踏着这样的步,读出它的高傲(指名读,评价)

(4)小结:你们看,这鹅连走路的样子都那么高傲,难怪丰老先生要感慨它是(齐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3、品读吃相的高傲

(1)作者说:“鹅吃饭,常常使我发笑。”鹅的吃相怎么会高傲得使人发笑呢?请大家默读5—7自然段,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画出来,想想为什么喜欢,然后再续读。

(2)说说你喜欢哪些描写?为什么?

四、体会情感,总结写法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作者这么喜欢这只白鹅,为什么还要说它鹅老爷,架子十足,高傲,厉声呵斥,傲慢从容,三眼一板?,

3、小结:作者用这些似乎有贬义的词语写白鹅的个性,更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对鹅的喜爱,这种运用反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4、文中除了用这种写法来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外,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引导学习发现拟人,对比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又很多有趣,生动的语段,同学们可以积累在你的摘抄本上,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同时,也可以观察椅子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采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等学完这组课文之后,我们要比一比,看谁写的小动物能灵活灵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板书设计:

姿态:伸长颈子,左顾右盼

步态:从容傲然

白鹅——高傲可爱

叫声:厉声呵斥

吃相:三板一眼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大全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朗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受能力,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圈点勾画的比较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设计理念:

春是学生笔下的常客,但写的好的很少。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好范文。本课着眼于感受、欣赏、品味朱自清美的语言,用听读、美读、赛读,画面再现文字,圈点勾画、旁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体味朱自清的语言美丽。在充分领悟语言美的基础上,通过画面再先后的分别用自己的话和用朱自清的原文描述画面环节,让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认识到自身与名家在遣词造句上的差距,培养学生的鉴赏与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巩固并化课堂内容而设置了练笔、积累和美文推荐的课后作业。

此教学设计通过读带动学生悟,从而培养鉴赏与反思能力,自省精神,希望最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通过朗读培养语感,通过画画提倡创新,通过比较学着鉴赏通过作业引向课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你能用古人的诗句吟诵春天吗?你,作为新时期的诗人,又想对春天说点什么呢?

你写过春么?你笔下的春是怎样的呢?

朱自清先生也写过春,一起听听吧。

二、整体感知

1、听师范背,配乐《渔舟唱晚》。

闭上眼睛,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走进朱自清的《春》。

2、用一句话,一首诗,一段歌,来形容你听后的感受。

三、美读

1、如此美文,该如何读?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么?能示范一下么?

2、综合刚才同学们的建议,并保留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理解,大声地、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吧!

3、这么好的文章,真该多读几遍啊!大家打擂台吧,看看谁读得最有感情,有自告奋勇当擂主的吗?各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擂主和攻擂者的胜负取决于在座同学的举手表决,以支持人数多者为擂主。

四、想象画

1、听着大家优美的'读书,老师的眼前不时会浮动着一幅幅春天的画面,大家也有这样的体会吗?我们来一起画一画朱自清的《春》吧!记着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

2、画之前,可以再读读课文,作简单的圈点勾画,熟悉朱自清笔下的《春》。

3、动手绘一绘吧,任选文中的一处春景画一画,别忘了添上你的想象。

五、反思

1、一幅幅别具匠心的的春景图在我们同学的笔下诞生了,现在我们来看图说说春景吧。

分别用朱自清的《春》的原文和自己的语言描绘所画的春。

同学相说一说,评一评,代表全班说。

2、你发现了什么吗?朱自清的语言和你自己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吗?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六、研读品味

名家的语言是我们须去开掘的宝藏,怎么去开掘呢?不妨再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好好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做简单的旁批,可与小成员交流你的赏析成果。

七、欣赏美文

读完《春》,我们只想说一个字,那就是美!其实在朱自清的笔下,还有很多这样的美文,甚至比《春》更美。

1、 欣赏《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绿》的写景的经典片段。

2、 读中悟朱自清的语言特色。

八、布置作业

1、练笔

A、模仿《春》,写《秋》;B、通过朱自清语言的学习,写自己的不足,写《反思》;C、与《春》对话,写《春,我想对你说》;三者任选其一。

2、积累

摘抄你认为美的句子在积累本上。

3、美文推荐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绿》

教学后记:

本课重在感受、领悟朱自清《春》的语言美,从语言的角度切入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走近课文,并且淡化了朱自清和写作背景,只留下《春》,突显《春》的语言。

在听师诵课文这一环节,随着古典的《渔舟唱晚》的响起,学生闭上了眼睛,陶醉于美的意境当中,也有学生发现了师的背诵,露出钦佩眼神。

师感情诵读这一环节的情境营造较为成功,较好地发挥了师的朗读优势,起到了正面的示范作用。生古诗吟诵《春》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致颇高,在课堂一开始就体会到了被欣赏的喜悦,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而朗读擂台赛这一环节让学生真正做了一回主人,在不断地更新擂主和攻擂者的过程中,课堂掌声不断,激情飞扬,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在竞争中学习了竞争并学着做人。

课堂在读上下足了功夫,学生读得充满激情,但课堂发言方面,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就比较薄弱。课堂一开始的用自己的语言咏春,画好春图后的描绘春,学生大多不敢说,小声说,没有底气说,说得无条理,不完整,更少流畅的,口头表达是该用心加强的。

课堂设置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但遗憾的是学生拘泥于书本,想象毫无生气,更无新意,思维始终没有被打开,创新只是美好的愿望。

在圈点勾画中,学生进一步感知着课文内容和语言美,通过旁批,学生也学着鉴赏,学着反思,初步学会读书的方法。但相对而言,学生的兴致不高,反思显得无所适从,缺乏反思的意识。

美文推荐这一环节还是相当有意义的,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增大了信息量,而且更深入地感受了朱自清的语言美。

学生练笔内容很丰富,并且都在有心地模仿朱自清的语言。安排积累好句,意在培养学生成积累的习惯,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积累之后的研读是关键,要落到实处。

课堂感悟语言美是到位的,反思尚无明显效应。有一点感触很深,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师应事先做过,比如朗读中的范背,赏析前师的范例,事无巨细,师都得身体力行,做好学语文的示范,渗透读书方法,特别要注意细节,比如写黑板上的字要注意规范,写清楚,写工整,而不只会要求学生字写清楚,而自己却为节省时间而字迹潦草,课堂语言也得规范,这些都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努力做到“学高”、“身正”。

最大的不足是对学生发言后的点评不够精到,鼓励多但针对性不强,更没有对学生提出较有发展性的建议,课堂前后环节的衔接略显生硬,课堂语言不够艺术,不够美。

整节课充分还学生以课堂,感到困惑的是,调动了积极性,让学生跃跃欲试,热热闹闹新课改之后,课堂又有些难以掌控,难以把握平衡点,也不清楚学生收获如何。还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有的学生的手总举着,有的学生一次也来不及举,在面向全体学生,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的问题上有于深思。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大全 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文章论证严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3、本文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进行感悟、积累及训练。可通过句子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学习略读的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2、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1、积累字词音形义,课堂展示。

2、查找关于梁启超的资料。

3、查找议论文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先说说自己的最苦与最乐吧!(学生发言)

同学们,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平常百姓也有深刻的思考,哲人志士更有不少精彩的论述。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一文,此文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令人回味无穷。(ppt显示课题)

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以下四个环节的学习。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ppt显示)

出示任务:读准发音,解释词意,补充作者资料,朗诵《少年中国说》,第一组派代表完成。

1、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2、读准字音。

达(dá)观 安分(fèn) 恩惠(huì) 赔(péi)礼

纵(zòng)然 契(qì)约 循(xún)环 悲天悯(mǐn)人

3、理解词义。

契约: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契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深刻的立意之美:(ppt显示)

(一)自由速读,整体感知:

出示任务: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讨论明确:三个部分,第二组学生代表论述:(ppt显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反馈指导: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用心品读,筛选观点:

出示任务:作者在文章中提出许多有关最苦与最乐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或找出相应的事实对这些观点进行证明。(依照三部分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观点的句子。)

1、第二小组学生展示有关议论文基本知识:(ppt显示)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轮、结论

2、探讨交流,反馈结果(全文观点性的句子):

⑴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⑵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⑶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⑷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⑸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⑹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⑺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⑻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⑼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请学生边筛选边在书上圈点勾画)

3、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梳理论证逻辑:(ppt显示)

“人生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引论)

“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本论)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结论)

4、小结思想内容,领会立意之美:

出示任务:

⑴学生发言:畅谈拥有责任感和责任感缺失的种种表现。

⑵发散思维活动:仿句“责任是灯下完成作业的坚持”

学生答案:责任是在教室打扫卫生的坚守。

责任是为父母主动做事的孝心

责任是学业上创造佳绩的心愿

⑶反馈总结:

《最苦与最乐》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现在文章的价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请同学们齐声诵读:(ppt显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情感道德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朗诵,激发起学生昂扬少年情怀,增添一份神圣的责任感。)

第二课时:

导入:前面我们通过对论题和论点的探究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及深刻主题,现在我们就从论据和论证方法出发,来探讨本文的论证过程。

一、严密的论证之美(ppt显示)

(一)用心研读,感受文气

出示任务:在议论文中,论据是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是作者确立观点的理由,是议论的基础。那么论据可分为那几类?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⑴学生交流,第三组展示准备的资料:(ppt显示)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反馈指导:意在使学生能分辨文中不同的论据类型,明晰常见的论证方法。

⑵第三组学生展示:

譬如我们论英雄的时候会举到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例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实例就叫事实论据。除了事例外,很多议论文中往往会插入很多名人名言,科学理论等,一方面使文章显得有内涵,而另一方面也能支持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类引用的理论在议论文中就叫理论论据。

一顿佳肴需要有好的烹饪技术,一件漂亮衣服需要有精湛的缝纫工艺,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联系理论论据)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联系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⑶出示任务:请学生搜索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论据类型。

学生反馈:

道理论证:引用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论证。(论据类型为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精心选择的论据和流转自如又充满书卷气的论述,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二)返观全文,把握文脉: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再次梳理全文的论述思维,讨论明确。(ppt显示)

“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反馈总结:

文章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这里“最苦与最乐”的所指“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或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论点包含了两个分论点,作者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对于负责任的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所见的,这里主要渗透大量举例论证,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然后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归纳出“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课文后半部分论证“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时,则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作者只增加“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这一论据,便水到渠成。

至此,两个分论点已经证明,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作者知道,一些读者的思想上还有一个结没有解开: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于是作者设立了第三个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其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梁启超先生此文严密的论证之美令人叹服!

二、精彩的语言之美(ppt显示)

(一)再次研读三分钟,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出示任务: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不同句式和修辞使用有什么好处?

反馈指导: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引用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第四组学生展示:

⑴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设问句

⑵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反问句

⑶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感叹句

⑷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被动句

⑸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否定句

⑹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排比

⑺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引用

⑻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引用

学生讨论明确: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的变化,修辞方法的多样,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流畅之感。

(二)再次品读精彩语段,进一步体会“语言平易亲切,如话家常”的特点。

出示任务:

⑴“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⑵“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反馈总结:本文的语言庄重不失灵动、流畅却不冗杂,平易亲切,如话家常,具有精彩的语言之美。这与作者的远见卓识,深厚学养,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是分不开的。

(三)链接名文,再次感受梁任公语言之精彩。(ppt显示)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节选自《敬业与乐业》

小结:庄重之心,恳切之意,亲切之态跃然纸上。梁启超先生用浅显流畅的文字阐述深刻道理,常带情感,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风格不得不令人叹服!

三、能力迁移:

(一)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ppt显示)

⑴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躬耕陇亩的陶渊明

⑵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⑶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⑷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⑸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二)学生交谈,发表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四、小结

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煞费苦心。这些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快乐——尽责任(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大全 篇5

第一阶段 主题学习,比较阅读

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引导围绕课文选择主题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具体如下: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圈点字词、勾画疑问及精彩语言),并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题。

2、阅读《主题学习》材料,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

3、比较阅读各种材料或文章,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认真领会文章,及时勾画、批注。

第二阶段 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1、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包括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②交流自己的认识;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

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

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

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

3、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主题学习》材料,力求获取更多、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力争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

第三阶段 交流展示,反馈提升

1、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组间合作补充完善。

①文本的展示: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②情感的展示:可结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感悟、体验。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进行充分的调动。教师要力求使每一组同学都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使之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要注意进行问题评比,调动提问的积极性。如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剔除假问题,提出有助于更深层地把握课文内容的问题,即评学生提问的质量和有价值问题的数量。

2、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反馈要落实到学生交流、展示的各个环节,教师对学生活动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校正;要注意总结归纳,梳理重难点,讲解延展性知识,组织语文综合性活动;必要时可以进行检测。

第一课时

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

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第二课时

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

1、文章开头

2、文章结尾

3、中间

4、题目

5、概括

二、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三课时

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仿句: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第四课时

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三、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第五课时

一、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

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第六课时

一、句子比较分析题: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删词句。 答题方法及步骤: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

2、分析原句优点;

3、分析改句缺点。

二、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四、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五、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

第七课时

一、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二、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着重指出。

三、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四、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

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第八课时

一、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三、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四、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

第九课时

一、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大全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

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总结: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四)迁移拓展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

(五)作业小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板书设计

菊 莲 牡丹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清高避世 不慕名利 追求富贵

修辞手法:托物言志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大全 篇7

教学目标

①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科学探索精神。

②学习欣赏神话传说。

③培养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④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重点

①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②口语表达。

③想像写作训练。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①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活动内容给小组命名。

②围绕活动内容广泛搜集资料,上网查询资料,整理资料。

③每组准备一个档案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可从放映《星球大战》影片片段导人活动,唤起学生对未来世界的遐想,对人类起源的思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科学探索热情。

二、故事大王比赛

①每组每人搜集一种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在小组内互讲故事。

②每组选出一名讲故事的代表,参加班级故事大王比赛。

③比赛将评出一、二、三等奖。

④小组将部分参赛的神话故事进行搜集整理、汇编成册。

三、自由辩论会

①搜集查找关于“人类起源新说”的资料。

②从中选定一种说法,并围绕这一说法继续查找相关资料。

③让小组成员熟悉资料内容,为参加班级自由辩论会做好准备。

④辩论形势灵活,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展开辩论。每一小组可在比赛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资料证明自己观点的成立,同时还可以反驳其他的小组的观点。

a、以小组合作情况、发言情况及准备资料的多寡评出一、二、三等奖。

b、比赛后与其他小组交流资料,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并汇编成册。

四、给未来人画像

①每组设计一幅未来人像,可以用电脑制作,也可以手工制作。

②每幅画要做简要说明,说明主要包括:

(1)外形设计理念;

(2)服饰搭配理念;

(3)人体结构的变化:如皮肤、肌肉、骨骼会有哪些改变……

③画像要求100cm×80cm,将画像悬挂在教室墙壁上,每组派代表到画像前阐述本组的创作理念。

④根据画像制作的精美程度,设计是否有创意、说明内容是否充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⑤每人以“未来世界”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

五、成果展览

①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评委会成员,组成评委组。

②每小组将本次活动编辑的册子、资料、获奖奖状整理好,布置一个有特色的展区。

③每小组派2名代表站在自己的展区前,回答评委组提出的问题,并为本组展区设计·作简要的解说。

④由评委组给各个展区做出评定,评出一、二、三等奖。

活动评价

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根据小组在各个活动中的获奖情况,评出最佳合作奖、最佳口语交际能力奖、最佳表现奖、最佳创意奖等一系列奖项。

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了解了关于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感受了古人丰富的想像力及神话传说的魅力,培养了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科学探索精神,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好的确培养和提高。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大全 篇8

教材说明

《哨子》处于浙江省编写的义务教材《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中第二课《杂感两篇》里的第二篇。本单元是深入阅读议论文的起始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初步学会阅读议论文或听人发表议论时,能分辨议论的观点、材料及两者的关系;并在自己发表议论时能提出明确的观点,选用充分的材料加以证明。

教学目标

1、掌握议论文的观点必须正确鲜明,材料必须确切而充分。

2、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

教学设想

1、重点:对议论的观点和材料的要求。

2、难点:①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关系。

②“哨子”的不同含义。

3、学法指导:议论的观点和材料的概括方法。

4、整体设计:三大板块:材料—观点—关系。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时我们已从“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中领悟到“学习文化要渐渐积累,不宜要求过急”的道理,可能那富翁和他儿子的故事给了你很大的启发,今天我们再来听一个小故事,看看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关于材料的.分析

(一)具体感知

1、引导学生默读第一段,请一位学生讲述富兰克林七岁时关于“哨子”的故事。

2、请6位学生分别朗读第4、5、6、7、8、9自然段,其余思考:

⑴这六种人的“哨子”和付出“过高的代价”各指什么?

⑵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些故事,可采用“××人做××事”的句式。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加以肯定与鼓励。

(二)理性分析

1、关于“哨子”的这些故事,你认为真实可靠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六种人关于“哨子”的故事?如果去掉其中任何的一两个,你认为可以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教师小结:议论文的材料应当确切、充分。(板书)

三、关于观点的分析

1、学生速读全文,思考:

⑴长大后,“我”为何对七岁时的“哨子”一事记忆犹新?

⑵“我”关于“哨子”的故事和其余六种人关于“哨子”的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从议论的角度来说,前六个故事都是议论的材料。请找出文中议论的观点,并指出观点所在的位置。

3、齐读观点,思考:⑴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⑵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正确吗?

⑶作者采用什么句式来表述?

4、教师小结:观点必须正确、鲜明(板书)

四、关于观点和材料统一关系的分析

1、“观点能统帅材料”这一知识点以教师讲解为主。

2、“材料能证明观点”设计如下问题:

⑴议论的材料都是真实可靠的。如果将第5段的材料换成另一个真实材料,如“某人醉心于名望,全身心投身于政事,也时刻关注自身的家庭、健康等等”,可不可以?为什么?

⑵如果将第8段的材料换成另一个真实材料,如“某人辛勤劳动,收入丰厚,但他生活俭朴,不追求物质享受”,可不可以?为什么?

3、教师小结并板书:统率,证明。

五、比较本文写法与《谈骨气》的不同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1、杂感写作特点:由此及彼,借题发挥。(板书)

2、本文材料较为概括,而《谈骨气》材料较为详细。

六、总结

1、材料和观点的要求。

2、两者的统一关系。

七、作业

参照《哨子》的写法,以《哨子》为题,写自己曾为一个“哨子”付出过高代价的一件事。

总评:

教案紧扣目标,按材料、观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三大板块设计,条分缕析,完整统一,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分析;既能突出重点,又能突破难点;既重视学法指导,又重视思维训练,是一则不可多得的教案。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jiaoanziliao/70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