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教案资料 >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童年水墨画课文三年级教案树下

时间:2024-10-24 赵老师教案网

童年水墨画课文三年级教案树下。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年水墨画课文三年级教案树下 篇1

【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的典型场景:孩子们或是呼朋引伴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带着雨珠的小蘑菇,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诗中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

关注课题:中国的水墨画,写意而不写实,用笔往往简约、凝练,而本课的每一首小诗都符合水墨画的特征,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儿童生活的欢乐画卷,诗中有画,令人回味无穷。三首小诗组合在一起,以“童年的水墨画”为题,十分贴题。

关注课文:在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三首诗分别写了童年生活的那些场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课文所配的插图就是淡淡的水墨画,近处,三个小孩在江水中尽情嬉戏,水面上浪花四溅;远处,雨后的松树林雾气弥漫,若隐若现,向天边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指导学生运用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六个上下结构,四个左右结构,“爽”字比较特殊,是对称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其中“墨、蘑”笔画较多,要注意指导让学生把握部件的位置与比例,把字写紧凑。

关注词语:本课部分词语与植物有关,如“垂柳、葫芦、松树、松针、蘑菇”;部分词语表示的是动作,如“扑腾、煽动、戏耍、拨动”,可以归类积累。

关注句子:在学习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时,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所列举的诗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理解体会。如“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一句,可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可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13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3.能说出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出示课件1.2:

2.板书并齐读课题:(18.童年的水墨画)

3.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4.让我们走入诗歌,感受“我”童年的快乐吧!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诗歌的学习中,为后边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全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请看PPT上的初读要求。

出示课件出示3: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预习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2.学习生字词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字词识记的如何呢?

(1)正字音:出示生字,自读两遍,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碎”翘舌音“染”。

出示课件4:

(2)读词语。自读两遍,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读准:前鼻音“溅”。

出示课件5:

3.朗读课文,检测识字效果

现在这些字词朋友们再一次来到了我们的课文里,同学们同桌合作读一读这三首儿童诗,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4.理解不懂的词语

(1)学生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

(2)全班交流,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水墨画、斗笠、梳妆、玉带”这几个词的意思。

出示课件6.7.8.9: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指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每首儿童诗的主要内容。

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

出示课件10:

老师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2.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四、识记要求会写的生字,写字指导。

1.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表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

出示课件11:

2.识记生字

看看这些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预设:

(1)生字归类识字。

(2)加一加识字。如:艹+磨=蘑,艹+如=菇

(3)字理识字。如:爽

出示课件12.13: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所读的字。

大家一起读一读,记住每个字的字形。

①这几个字怎样写才能做到规范、美观?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对照例字认真观察读帖。

②交流:提醒大家在写某个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墨染竿葫蘑菇”是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除了“墨”是上宽下窄的字,其余都是上窄下宽的字。

“腾碎拨浪”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墨腾和爽”:

出示课件14.15.16.17: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实物投影写得优秀的学生习字,由写字的学生说说写好字的做法。

(设计意图:会写字先读后记,再书写,保证足够的时间书写,使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板书设计

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童年水墨画课文三年级教案树下 篇2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江上》和《林中》,体会诗歌的意境,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

2.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地模仿创编。

二、学习重点

理解《江上》《林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学前准备

制作教学相关课件。(教师)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年的水墨画》,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

垂柳梳妆染绿钓竿蜻蜓

碎了蹦跳翅膀浪花葫芦

松针蘑菇斗笠抖落

水墨画清清爽爽明明亮亮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2.出示任务一:学习《江上》

策略:1.用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为什么?

2.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交流:

我喜欢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画面,我能把它读出来。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鸭群”比喻一群小孩,用“翅膀”比喻小孩的胳膊,写出了孩子们戏水玩耍时的调皮、可爱。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这句话中的水葫芦为什么要加引号?

句中的“水葫芦”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这句诗写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牙。

仿写

a.“笑哈哈”是ABB式的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

静悄悄、慢吞吞、亮晶晶

b.表示“笑”的四字词语还有

眉开眼笑、哄堂大笑、喜笑颜开

3.出示任务二:任务一:学习《林中》

策略:1.用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为什么

2.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交流:我喜欢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画面,我能把它读出来。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叫唤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一阵大雨过后,松树像刚刚洗过澡一样干净、清爽,地上钻出了许多各种颜色的蘑菇,一群戴着斗笠的孩子们笑着、闹着采蘑菇,他们的欢呼声震落了树上的雨滴,他们都全然不觉。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是指整洁干净,这里指松树被大雨淋过以后显得格外清新凉爽。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为什么说蘑菇戴着斗笠像一朵朵山花?

这句话既是比喻句又是拟人句。句子把蘑菇当作人来写,“戴着斗笠”写出了蘑菇的形状。“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这是个比喻句,把蘑菇比作山花,写出了蘑菇的形状。

积累

“清清爽爽、明明亮亮”是“AABB”类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勤勤恳恳、平平淡淡、形形色色。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a.“抖落”意思是抖动使其落下,这里指孩子们在林中的呼唤声和欢笑声响彻整个林中。“斗笠”在这里指戴着斗笠的孩子们。

b.诗中的.两个“斗笠”一样吗?

这部分诗中的两个“斗笠”代表的意思不一样。前一个斗笠指的是蘑菇,诗人把蘑菇比作斗笠,后一个斗笠指的是孩子,诗人把戴斗笠的孩子比作蘑菇。

五、本课小结1.试着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2.小结:《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感受到了儿童诗的特点,并能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六、板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儿童钓鱼

江上:儿童戏水

林中:斗笠——蘑菇、孩子

动静交织,纯真美好

七、作业布置

你的童年有哪些好玩儿的事情呢?说出来跟朋友们分享一下。

童年水墨画课文三年级教案树下 篇3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导学法。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童年的水墨画》:

(1)简简单单的诗句却给我们展示了三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这都归功于作家那富有动感的语言。请你再读读诗,画出诗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读,说说你的感受。

(2)欣赏交流佳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体会诗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读

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生: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⑴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⑵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⑶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⑷学生质疑,释疑。

3、赏析诗句:

⑴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⑵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⑶感情朗读。

4、鉴赏写法:

⑴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⑵交流感悟。

⑶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⑷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⑸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⑹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五、总结,布置作业

五、我们来作诗。

1、同学们,我们读了诗,赏了诗,还诵了诗,那么,何不让我们自己创作一首诗呢?

2、请大声地有感情地把自己写的童诗读给大家听。(教师随机点评)

六、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老师有幸当了同学们的知音,分享大家童年生活的美好。是啊,童年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然而,童年生活又是短暂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自由读诗歌《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回答:我感觉到作者写的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1)师:你在画上都看到了哪些镜头?

(师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2)再读诗歌,感受诗意。

(3)品一品:欣赏交流佳句,体会使用打比方手法的妙处。如:

①“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②“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③“是那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4)画一画:

师:把你最喜欢的`其中一个镜头简单地画下来,画完后,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设计意图〕

诗人的创作是即景生情,缘情成诗。要体悟诗情画意,其方法之一就是诗配画。所以根据本诗的特点,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作画,能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5)展一展,读一读:要求学生作画完毕后,面向全班展示出来。并读一读对应的诗歌,体会诗句所包含的生动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童年水墨画课文三年级教案树下 篇4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着名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五、总结,布置作业

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

《童年的水墨画》描绘了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学生们进行了大胆想象。

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幅有动有静的画,有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鱼的挣扎、人的欢笑。”

也有的孩子说:“这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绿色的小溪、绿色的人影、红色的蜻蜓,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还有的孩子说:“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小溪、蜻蜓是快乐的,孩子们更是快乐的……”

每个同学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可见同学们用心的去体会了,所以才如此的精彩,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美美的读起来。

童年水墨画课文三年级教案树下 篇5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溪边》。

3.能说出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出示课件18:

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首儿童诗都写了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19: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出示字词,引入课题,温故而知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

出示课件20:

2.理解大意。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首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三首诗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预设1:《溪边》主要写了儿童在溪边钓鱼的情景。

预设2:《江边》主要写了儿童在江上游泳的情景。

预设3:《林中》主要写了儿童在林间采蘑菇的情景。

师:是的,这三首诗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深入学习第一首《溪边》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并回答课件里提出的问题。

出示课件21.22:

提问: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1)预设:读了《童年的水墨画》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追问:如果溪边是一幅画,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呢?

(2)预设: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预设: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预设: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教师板书:(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

2.过渡:同学们的想象真美呀!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第一首是怎么描写的这美丽的画面的吧!

指名读第一句话。

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预设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溪水很清澈,很平静。

出示课件23:

过渡:这里的溪水真是太神奇了,像梳妆的镜子,像漂亮的绿玉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默读后两句,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哪些不懂的?

出示课件24:

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同学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预设2: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了一个小孩在钓鱼。

预设3:我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有“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4: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过渡: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学生默读、思考。

预设5:老师,我从第一句话“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了倒映着垂柳的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预设6:“染”字用的好。这样把溪水当作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预设7:这样写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

评价: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来给大家读出这美丽神奇的景色吧!(生读)

过渡:读得真不错,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8:我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的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

4.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大家自己读一读这首小诗,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抓住诗句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感悟能力。)

5.师范读: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出示课件25:

预设1: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有绿色的柳树、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还有红色的蜻蜓做点缀,真是美极了!

预设2: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在等待鱼儿上钩。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6.同学们说的真不错。参照老师黑板上的词语,试着一起来背一背!(自由背诵、指生背诵)

(二)学习第二首《江上》

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首小诗吧!

(1)自读第二首,提出自读要求。

出示课件26:

(2)学生回答,想象这是一副怎样的画面。

预设:这是一幅快乐的戏水画。水中鸭子拍着翅膀玩耍,孩子们也用双手拨动着浪花,快乐地在水中嬉戏。

老师板书:(鸭子、孩子戏水)

(3)我们一起走进江上去看一看吧!

出示课件27:

读一读这句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

预设1:我仿佛看到了了孩子们像小鸭子一样在水里快活的游动。

预设2:孩子们在水中互相你拨我溅的嬉戏,真是太快乐了!

过渡:真是一群快乐的孩子们啊!男同学我们一起读一读,把孩子们的快乐读出来吧!

(4)我们再来看这句话读一读,你知道水葫芦指什么吗?

出示课件28:

预设1:我觉得水葫芦应该是一种植物,在这首诗里指的是戏水的孩子们。

预设2:把孩子们比作水葫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儿童游泳的本领很高。

通过“两排银牙”你体会到什么呢?

预设3:“两排银牙”应该是儿童钻出水面,张开嘴露出的白色牙齿。

预设4:我体会到儿童钻出水面激起的浪花伴着孩子们的笑声,真是太快乐、有趣了。

2.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出示课件29:

预设1: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像一群小鸭子,在水中嬉戏的快乐。

预设2:读了这首小诗,我感受到这些孩子的游泳本领可真高啊!

师:是啊!孩子们的游泳水平真高,可以在水里像小鸭子一样自由快活地游来游去。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三)自学第三首《林中》

1.总结学法: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首小诗呢?

预设1:先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

预设2:还可以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面读懂不理解的地方。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请大家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

2.学生根据读书要求,小组内自主完成第三首小诗的学习。

出示课件30:

3.小组汇报,班内交流。

预设1:这首诗中描写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情景。

预设2:林中有许多刚长出来的小蘑菇,还有一群孩子们。

预设3:我知道了第一句话“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雨淋湿松树的样子,十分生动、有趣。一串串晶莹的水珠挂在翠绿细长的松针上,多么漂亮啊!

预设4:第二句话写了树下的小蘑菇。雨后,蘑菇从地下长出来,外形犹如一把张开的伞,也很像一顶斗笠,所以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蘑菇“戴一顶斗笠”,十分形象。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了小蘑菇零零星星或成片成片地长在树下,像一朵朵小花开放在树下一样。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棒!“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的呢?

出示课件31:

预设5:我觉得是在雨后嬉戏的孩子们。

预设6:孩子们的一声欢叫能把树上的雨珠抖落下来,足见这欢叫声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快乐啊!

诗的最后一行写到了“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和第一次出现的斗笠意思一样吗?

预设7:不一样。第一次出现的斗笠指的是小蘑菇,最后一行的斗笠指的是一个个戴着斗笠的孩子。

师总结:这真是一场快乐的《采蘑菇》图,雨后的山林中,蘑菇多多,人影绰绰。女同学们,一起把这首小诗来读一读。

师板书:(蘑菇多多,人影绰绰)

(四)这真的是一幅色彩艳丽、有动有静、充满快乐的水墨画啊!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我们再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注重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

四、鉴赏写法,仿写诗歌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段,我们一起来总结本课诗歌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1: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预设2: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的场景,有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性。

出示课件32:

2.模仿这三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吧。

出示课件33:

3.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4.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设计意图:分析诗歌的表达特点,模仿诗歌特点,练习写话,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五、课后作业、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六、板书设计

溪边钓鱼: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

江上戏水:鸭子、孩子戏水童年的水墨画

林中采蘑菇:蘑菇多多,人影绰绰

【课后反思】

教学中我十分重视朗读训练。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我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为了强化学生语言实践,我在课的最后指导学生借鉴诗歌写法,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

童年水墨画课文三年级教案树下 篇6

【教学设想】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四、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诗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

2、理解大意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5、赏析诗句

6、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7、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五、鉴赏写法

1、默读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2、模仿这首诗中,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3、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4、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六、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童年水墨画课文三年级教案树下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溪边》一诗;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与纯真,体会诗歌中的画面美和情感美,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诗歌中画面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难点:

诗歌中抽象词句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文本、插图、背景音乐等。

学生预习材料,包括生字新词预习、课文初步阅读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童年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美好。

导入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和诗歌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速、语调、停顿等朗读技巧。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品读诗歌,感受画面美

分组讨论,学生结合插图和诗句,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画面美,如“人影给溪水染绿了”中的.色彩美,“蘑菇像斗笠”中的形状美等。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四、深入理解,感悟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孩子们在溪边垂钓的快乐、在林中采蘑菇的惊喜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美。

五、模仿创作,抒发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诗歌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创作一首关于自己童年的小诗。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修改,最终完成创作。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鼓励。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诗歌朗读和创作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背诵《溪边》一诗,并准备下节课的诗歌朗诵比赛。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jiaoanziliao/69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