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教案资料 >

高中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万能简短

时间:2024-09-30 赵老师教案网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万能简短(摘录八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万能简短 篇1

经过将近这学期的高中数学教学,我对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有一些反思与体会。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正课上,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以下谈一谈自己在教育教学的一些反思与体会:

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课是整个三角函数的性质最重要的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中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函数图象的发展趋势和对称美,体会到三角函数的性质本身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就提高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新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分钟的内容在三十五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三角函数的性质中,三角函数的图像就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4、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5、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6、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7、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尽管教师对每一堂课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有时也可能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如一次我在讲授《五点法做图》时,有“五点的取值”这一问题,但书没有提及。教学参考书也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当带到这个问题的时,有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向我提出可以有多种做法。我就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了多种做法中的优劣之别,并说明了教学大纲中所提及的相关知识点。然后,话锋一转,对那位同学说,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在课后再跟你面谈。这样,虽然增加了课时的内容,但也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8、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9、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10、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万能简短 篇2

一、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要达到的具体标准,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首先要有目标意识,结合教学大纲,认真研究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洞悉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该课程总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在备课之初就要设定好每一节课要达到的分目标,将每一节课的局部跟整体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融会贯通、豁然开朗之感。一般来说,分目标的确定不应只是停留在要学生掌握多少概念定理、基础知识上,更为关键的是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目标,新的目标的确定势必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做好一个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才能谈及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

二、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在明确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就要着手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它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设计的好坏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做出科学合理、有条不紊的教学设计,我们需要虚心学习同行的宝贵经验,反复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达到日臻完善的程度。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动开展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任,教师要做好陪伴和引导的角色。高中数学课程难度不断加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稍有脱节,就有可能学得吃力,导致兴趣下降,动力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通过提问等方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灵活做出适当调整。课堂上准备的习题也要难易适度,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目标,体验到学会的成就感,建立对本门课程的自信心。高中数学教师也要注意教学语言的锤炼,力求精确生动,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生活趣事,生动活泼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四、创设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是学习需要、学习情感的主人,然后才是掌握知识的主人。长期以来,造成教学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忽视或没有重视去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忽视情感因素的教育价值。而现代教学则是把师生情感的和谐与融洽作为其执意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着力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御和实施教学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最有助于个体各方面能力的发挥,高中数学的学习也不例外。课堂任务繁重,压力过大,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会大大降低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营造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幽默智慧的教学语言让学生轻松掌握每一节课的精髓,做到对知识点的举一反三,做到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

五、建立亲切舒适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身为学生的榜样,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发自内心地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平等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做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说难也不难的任务,说它难是因为无论是钻研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科学创新的教学设计,还是做好生动主动的课堂教学、营造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每一环都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和高尚无私的爱,实属不易。说它不难,是因为这些工作的确就是每一位教师每天都在默默做着的,只要我们忠于职守,踏实奉献,就能收获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收获桃李满天下的累累硕果。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万能简短 篇3

我先来介绍一下参加我们这次讲座的几位嘉宾,我身边这位是苏州五中的罗强校长,这边这位是苏州中学的刘华老师,那边那位是大家熟悉的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王尚志教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研讨的现场!

老师们都知道,素质教育要落实在课堂上,课堂是我们实行数学新课程的主战场,做好教学设计是我们整个高中数学新课程推进的一个关键点。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数学的教学设计呢?我们问过一些老师,大家感觉有些疑惑,比如说有的老师们认为:教学设计是不是就是备备课,写好一个教案、做一个课件,是不是这样?我们想听听来自江苏的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

罗强:我来谈谈自己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以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把教学设计变成一种简单的教案设计,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经验型的教学设计,没有上升为科学型的教学设计。其实,国际上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已经进行多年,提出了许多思想、理论、案例,教学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突出以“教的传递策略”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的传统教学设计理论,它更接近工程学,遵循设计的规则和程序,强调目标递进和按部就班的系统操作过程,其特点是注重目标细化,注重分层要求,注重教学内容各要素的协调。就好像我们要造一幢房子,先要把这幢房子的图纸设计出来,然后再设计一个施工的蓝图,教学就是按照这样的设计来进行实施的一个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突出以“学的组织方式”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的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它的基础是信息加工理论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强调依据学习任务类型(如认知、情感与心理动作等)来选择教学策略,强调以问题为中心,营造一个能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有利于新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其特点是问题与环境,强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按照新的教学设计的理论,我们应该以学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简单的说就是——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打个比喻,就是说我们教师好比是导游,带着学生去一个新的景点旅游,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教学设计就是设计这么一个导游图,让学生在参观各个景点的过程中,经历学习这些知识的一种过程。

按照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理念,我觉得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三条线索,这样实际上也就构成了教学设计的一种三维结构。第一条线索就是一种数学知识线索。因为教师进行的是学科教学;第二个线索是学生的认知线索。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第三个线索就是教师的教学组织线索,因为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的组织来实现的。比如第一条线索——数学知识,我觉得数学知识实际有三个形态:一是自然形态,它既存在于客观世界中间,实际上也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间;二是学术形态,它是作为数学学科的一种知识体系而存在。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在数学的自然形态和学术形态的中间架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数学的教育形态。因此,我觉得教学设计的本质就是设计好数学的教育形态,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构建数学教育形态的一个过程。

通过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并在实践中反思和总结,我的体会很深。有一位美国学者兰达曾经说过:教学设计是使天才能够做到的事一般人也能去做。我想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是一个大家都要努力的目标。

张思明:刚才罗强老师从理论上分析了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该关注哪些问题?下面我们请刘华老师帮我们分析一下:在你们实验区和老师接触的实践中,你感觉到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刘华:我想解剖一个由职初教师,就是刚刚工作的青年教师所提供的一个教学案例。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他的教学设计。这是高一函数单调性的一节起始课,在教学设计中,这个职初教师首先明确了这节课的三维目标,然后他提出了两个生活中的情境,一个情境是生活中的气温图;第二个情境是股票的价格走势图,然后引入新课。接着把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介绍给学生,紧接着进入了例题讲解阶段,最后是有两个思考题。

我觉得这个教学设计大致存在这样四点比较普遍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位教师在确定课程目标的时候,比较机械地套用了新课程的理念,按照“知识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来叙述他的本节课目标。在这些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是比较实在的,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比较空洞,流于形式。其实,这位老师对教学目标并没有做深入的分析,这样的教学目标只是一个标签而已,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问题情境的设计。好的情境应当是兼顾生活化与数学化,股票的价格走势图这个情境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其中还包含了许多股票方面的专门知识,对函数单调性这个数学概念的反映也不够准确,作为本课的情境,不太恰当。

第三个问题就是在情境到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体验或参与数学化的探索过程,从而建构起函数单调性这一概念。我们看到在这位教师的设计当中,他忽略了学生活动,尤其是学生思维活动这样一个环节,而是直接把概念抛给了学生。我们认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过程”相对来说比仅仅接受概念这个“结果”更为重要。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发现有很多老师认为数学教学设计主要就是习题的设计,这位教师本节课的例题、习题量非常多,而且对这些习题的要求他存在着一步到位的倾向,尤其是他最后抛出来的含字母的函数单调性的探索这个问题,我们觉得在新授课当中这个习题的要求太高了。我觉得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中主要存在这样几点问题。

张思明:刘华老师谈了一个单调性的案例,对一个新教师的案例做了一个分析,分析出了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那么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就以这个案例为出发点,请罗强老师对函数单调性这个课题做了一个分析和再创造的工作,在这个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何通过教师自己的再学习、再认识,设计出一个更好、更适用于学生的教学设计。我们来看一下罗强老师的说课录像。

罗强老师的说课: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对函数单调性的教学设计。

首先谈一下我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我觉得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这样的教学系统不是随意出现的而是教师精心创设的,没有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不可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学设计最根本的着力点是“为学习设计教学”,而不是“为教学设计学习”。

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教学目标,实际上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和统帅,将指引后续教学设计的方向,决定后续教学设计的具体工作。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觉得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教学要求,不求一步到位。函数单调性是高中阶段刻划函数变化的一个最基本的性质。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对于函数单调性的研究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运算的性质研究单调性,知道它的变化趋势;第二阶段用导数的性质研究单调性,知道它的变化快慢。那么高一我们是处在第一个阶段。第二,明确知识目标,落实隐性目标。知识目标往往就是教学的显性目标,确定知识目标的关键在于分清主次轻重,把握好教学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二是掌握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三是会用定义证明一些简单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另外这节课的隐性目标我觉得也很重要,因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是对函数图象特征的一种数学描述,它经历了由图象直观特征到自然语言描述再到数学符号的描述的进化过程,反映了数学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对高一学生来讲它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数学教育载体和契机。因此这节课的隐性目标应该包括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会数学概念符号化的建构过程。根据刚才的分析,我把教学流程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进行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数学化过程;第二个阶段是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第三个阶段是让学生学会判断,并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第一阶段的教学流程分成三个教学环节。第一,问题情境;第二,温故知新;第三,建构概念。具体如下:

先是创设问题情境。由老师和学生一起举出生活中描绘上升或者下降的变化规律的成语。老师可以启发一下,先说一个“蒸蒸日上”,然后和学生一起举出比如“每况愈下”,“波澜起伏”这样三种描绘不同变化的成语。然后请学生根据上述成语,给出一个函数,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制相应的函数图象。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用朴素的生活语言描绘变化规律,体会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

接下来是温故知新。在刚才学生绘制出的三个函数图象的基础上,我请学生观察它们变化的趋势。在刚才学生绘制的三个函数图象的基础上,再请学生用初中的语言来叙述什么叫图象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也就是“函数值随着的增大而增大”。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对照绘制的函数图象,用自然语言描述函数的变化规律,重温初中函数单调性的描述定义。

张思明:刚才我们看到了时骏老师的说课,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嘉宾对这个说课的分析。

罗强:我还是要强调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为学习而设计教学。还是拿我刚才的这个比喻,就是教师带学生去旅游。既然是带学生去旅游,首先就要考虑我要带学生到什么地方去?然后需要考虑我怎么才能够带学生到达这个地方?然后我要确定学生是不是真的到达了这个地方?还要注意的是,作为教学的一种延伸,我觉得还应该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继续他自己的旅程。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学设计要做的主要工作。

张思明: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我想老师们对于如何做教学设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怎样做好教学设计呢?我们也想听一听在教育指导部门的老师的一些想法,我们特别采访了江苏省教研室的董林伟主任,我们来听一听董主任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和认识。

董主任:关于设计这两个词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当人们要从事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的时候,事先都要有一些设想,要进行一些规划,要进行一些设计。作为我们教学工作者来说,在开始我们的教学活动之前,我们的老师都必须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教学设计。今天我要谈的就是关于教学设计的话题。我想就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基本想法。第一,我想先谈谈什么叫教学设计?第二,谈谈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来设计一些什么?第三,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哪几点?下面我想简要的把这三个方面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关于什么叫教学设计?

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它是一种构想,是一种整体的安排,是我们教师为将来进行的教学勾画的一些图景,它反映了我们的教师对自己未来教学的一种认识和期望。如果通俗一点来说,那么所谓的教学设计可以这样来理解,就是: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去?你这样做能把学生带到那里去吗?

二、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关注些什么,就是说设计一些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根本的指向与核心的任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学的目标是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教学效果和标准,因此,明确教学目标就是要明确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要关注以下的几点:第一,整体性。就是要注意这部分内容在整个高中阶段数学教学中的联系,以达到教学的一种连贯性,要正确处理好我们的近期的目标跟远期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二,在我们明确目标的时候,要关注它的全面性。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新的一种要求,三维目标在关注知识结果的同时,更注重对过程目标的关注和对学习者——学生的关注,更关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以及在学习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目标时,应特别注意关注新课程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第三,我们要关注目标的现实性。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当注意它与所授课任务的实质性联系,以避免目标空洞、无法落实。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常见的一种状况是目标过分的大,过分的空洞,那么在落实过程中,就难以达到预设的目标。其次,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非常关注学生,要了解学生。我想,以下几个方面,至少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心中有数。

第一,在数学方面学生以前做过什么?他在数学活动或者是在数学实验方面,曾经做过什么?这里我们实际上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活动经验。

第二,不同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会有什么不同。实际上就是要在教学中关注我所授课的学生的特点,关注我班学生的构成,班级当中不同群体的学生在思维方面有些什么样的不同。

第三,要初步确定课堂的组织形式,就是说我这一堂课是整个班级一起学习,还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来活动,甚至于是一种个体性的活动,包括开展一些个体性的实验活动,包括自主学习的一种活动方式。组织形式上还要关注这堂课需要利用什么模型?是否需要做适当的课件?或者准备一些相关的硬件设施。这也是我们在确定课堂组织形式是所必须要关注的。

第四,要勾勒教学的一种顺序。这个顺序当中主要包括这样几点:

第一点,应当怎样提出主题,通俗一点讲就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我们在相关的专题中也都提到它的重要性和一些要求。我们在勾勒教学顺序的时候,首先要关注的是怎样提出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跟学生接近的,又要能够引起他的兴趣,又要围绕着我们的教学主题的,而且能够使得学生迅速的进入学习活动中。

第二点,就是要关注是否需要复习以前的相关知识。一堂课的教学它往往不是独立的,而是有前后联系的,因此需要考虑我在这堂课教学中是否需要复习相关的知识?

第三点,当学生对材料产生争论的时候,你准备提出怎样的探索性问题。当我们提出问题以后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一种思考,可能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争论?我们要了解这些争论的思维的背景,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你就必须要设计好一些问题串,来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探索。

第四点,我们在设计教学程序的过程中要关注一下我们使用的材料,我们的课本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使用什么样课外的材料来帮助我们的教学。

第五点,要根据学生对主题的掌握程度,准备几个可以供选择的,课堂当中要自主完成的练习,或者是课后要完成家庭作业。这些是勾勒我们整个教学流程的一些关键程序。

三、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方面。

教学设计永远只是教学过程的一种预期,实际的教学活动则永远是一个谜。我们老师都有经验,同样的一个课题,同一个老师的备课,他在不同班的授课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流程、教学效果。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是在变化的,我们的教学生成是变化的,只有当这堂课教学完成了,我们才能知道这堂课最后的结果。所以前面的教学设计只是一种预期,我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关注这样的一种变化。

因此,教学设计首先要注意它的整体性,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设计不是一种片断,是一种整体的设计,它不是写在我们纸上的一种文本,而是我们教师对自己和学生所持的一种整体性的目标。其次,要注意它的可变性,没有一件事情是丝毫不差地按照计划进行的。学生的思维可能还停留在你认为根本不重要的问题上,他们还会以你几乎不能想象的方式来理解某些概念。当活动过程受到影响时,你必须放弃你原来的教学计划,运用你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的了解和更宏观的数学教学目标,去指导你的教学行动,也就是说要产生一些生成的问题。第三,要注意它创造性。我们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以确保他们的数学教学内容符合一个内部连贯的发展框架。这种依赖有一定的好处,它能够使得我们的教学设计能够围绕着我们课程的设计来进行,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说毕竟教材是我们课程的一种呈现,跟教学的呈现还是有着本质差别的。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流动的过程,应该适合我们的学生,就像设计师设计的服装要符合你所设计的群体的特点和要求,如果考虑到个体,就要符合他的气质,符合他的整体形象。我们的教学设计也是这样,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个人设计的一种思考和魅力。

刚才谈到这几点仅供我们老师做一种参考。

张思明:各位老师,我们这一讲把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几个案例给大家做了一个初步的展示。我想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都有自己设计成功或者不如意甚至失败的地方。我们希望研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们真诚的期待着老师们把您们在教学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寄给我们,我们一起来研讨。那么这一讲就到这里,谢谢老师们的参与!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万能简短 篇4

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个学期的教学,有如下反思:

(一)记教学日记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之后,对自己教学得失可以进行总结反思,这种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教学参与者看,可以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失。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学方法的反思,如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概念、原理等)是否采用了相应的方法,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适合性,可以反思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失,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从教学进行的步骤看,可以反思教学的导入,教学各环节的衔接;从教学内容看,可以反思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性,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等。

(二)听课与评课

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之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教师讲课时并不总是能注意到自己教学上的得失,但若课后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特别是与同行、专家教师一起,边看边评,则更能看出自己在教学中的长短。

(三)征求学生意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所以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会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层次好、中、差的学生会有他们不同的看法,学生的某些想法也许教师没想到。通过对他们意见的征询,结合自己的思考,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我希望我的反思对下一期高二的教学有一点帮助,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少走弯路,期末高一数学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规范化的`教学应在单元教学结束时,通过多种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查。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出自己改进的建议,不论检查什么内容,都包含着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这种反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70%应重新复习、测验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学生学习中的得失表现,造成得失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内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倾向,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五)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写“再教设计”

一个教师在自己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谁没有教得得心应手的时候?谁没有精雕细刻的得意之作?谁没有激情澎湃的创新灵感?但是这些别人无法领略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不及时的总结和积累,得不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终归会“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勤于积累,善于思考,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以上几点便是我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经验,以便尽快的提高自己。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万能简短 篇5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 , 上好每一堂课,要对教材进行加工,还要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反思。因为数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 更为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 , 发展的 . 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教学目标来看 , 每节课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 , 关键的 , 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 . 高中数学不少教学内容适合于开展研究性学习;二是从学习的角度来看 ,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设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 如果能充分挖掘支撑这一核心目标的背景知识 , 通过选择 , 利用这些背景知识组成指向本节课知识核心的 , 极富穿透力和启发性的学习材料 , 提炼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 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也需要自己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 以下是我对本次课教学的一些反思 . 。

一、对知识点教学的反思 —— 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 ,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 , 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 . 而对于教师来说 , 他还要从 " 教 " 的角度去看数学 , 他不仅要能 " 做 ", 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 " 做 ", 因此我觉得反思应当从逻辑的 , 历史的 , 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 : 本节课内容较为单一,目标也比较明确,就是用“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然而,这种思想方法给学生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却不小,因为要真正理解这种方法必须对极限的思想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不过,新课程似乎为了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不要求深入介绍极限的概念,其旨在用最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手段,使学生获得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这节课亦是如此。基于以上原因,备课时我认为本节课有两大难点:一是如何使学生获得“无限分割,以直代曲”的思路;二是对“极限”“无限逼近”的理解,即理解为什么将近似值取极限正好是面积的`精确值。

二、对学数学的反思

对于在数学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 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不应把他们看着 “ 空的容器 ” ,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 “ 空的容器 ” 里 “ 灌输数学 ” 。这样常会进入误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 , 常常说要因材施教 . 可实际教学中 , 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 ,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所讲知识 . 这也许是自己一直以来教学的困惑与障碍。让学生多多思考 , 在本节课中未能达到预设目标 ,仍有“满堂灌”之嫌 。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万能简短 篇6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数学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又不对教学做认真的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数学问题的空间呢?所以,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一、教师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比如在上指数函数单调性这一章节的时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杰米的百万富翁,一天他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在整整一个月中,我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一分钱,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非常高兴,他同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如果是你们,你们是否愿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学生刚开始都很高兴地说愿意,看到我笑后又想想可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于是齐声说不要这样的合约,那么到底谁更为合算,能否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探讨,此时学生的兴致达到极点,并由此发现其实际为一个“指数爆炸”的现象.

二、重视课本概念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除了数学难以读懂外,另外一个原因是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满满黑板的写,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符号的规范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重视阅读数学课本,首先要教师引导,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应当纠正那种“学生闭着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概念时,应让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认真思考,对书中叙述的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并不时地提出一些反问:如换成其它词语行吗?省略某某字行吗?加上某某字行吗?等等,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内容,读出从课文中提炼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防止因口误、笔误所产生的概念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外或课内阅读,教师还可以列出读书提纲,以便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高一下期平面向量中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一节,笔者拟了以下读书提纲,让学生阅读自学: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是怎样进行的?

起点在原点的向量、起点不在原点的向量、相等的向量,它们在坐标系中是怎样表示的?

两向量平行时,它的坐标表示是什么?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挖掘课本隐含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它学科显得更为突出,数学中的知识点

1、关爱学生,激起学习激情。我知道热爱学生,走近学生,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鼓励的话,都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激活学习数学的思维。

2、每天除了把资料书的作业做完后还做3道典型的高考题,当天批改,对没有完成作业进行批评教育直到其改进为止。

3、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对一些重点知识、一些性质进行不定时的测验,及时检查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

4、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课前尽量认真备课,把可能遇见的情况逐一解决,并时常练一些题同时归纳近几年高考的主要题型和所有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我尽量把一些解题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基本技巧,比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的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选择题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值法,极值法等教给他们,既使他们不能立刻学会,但时间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能把方法融入解题当中了。

5、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课下个别辅导,通过辅导能知道哪些知识存在问题,或者是我上课遗漏的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6、认真分析数学临界内的临界生和临界外的临界生的学习数学的状态。比如说每次测试都能在90分以上的同学,应建议他们课后可做一些适合自己的题目。对一些数学“学困生”,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多思考。采用低起点,先享受一下成功,然后不断深入提高,以致达到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进步和提高。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万能简短 篇7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透过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透过师生应对面的即时交流,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应当将课堂提问环节作为授课的主要途径,如何有效的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仍然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的问题不明确

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够重视,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凭借以往的教学经历来上课,没有做好课前预习的准备,在课堂上提的问题也是比较随机的,不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反馈状况,对课堂提问的问题的随意性,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一些教师认为只有多提问,才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气氛才能够活跃起来,所以,就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出很多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思考,反而减低了教学的质量。

2.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每节课都有时间的限制,这样教师真正能够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而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习惯性的先入为主,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习惯性的在等待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就把答案说出来。也就是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于当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连自己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完全是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时候会出现学生厌学的情绪比较大,课堂上课不认真,课堂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回答问题反馈的信息不够重视

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的过程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掌握该问题的程度,在必须程度上也反映着全班部分同学对这个问题掌握的程度,所以教师应当重视每一次提问中,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但是,实际工作中,教师让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就将学生晾在一边,自己考试传授自己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往往使得学生依靠老师,学生自主学习潜力不强,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拓。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1.明确课堂提问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避免过度的经验主义,不应当完全的依靠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每一节课应当做的课前准备工作忽略。课堂上虽然老师授课的资料是不变的,但是授课的对象和具体的环境却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应当结合教学的具体环境背景,对授课的资料作出必要的调整,对于课堂需要提问的题目也应当慎重选取,围绕课堂教学目的和学生的接收潜力展开。课堂提问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过程,设计的提问问题明确清晰,那么将有效的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为接下来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奠定基础。对于提问问题的本身,问题有难易之分,应当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清晰的认识,到达教学需要的广度和深度即可。

2.合理控制提问的频率

问题的提问要有一个合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困难,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这个以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科学合理的控制提问的频率,把提问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如果频发的进行提问,则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必要思考的时间将会打折扣,这样则打击了学生自主学习性。如若一向不提问或提问很少,则会出现教师一向在滔滔不绝,而学生则一向只是听,被动的接收知识,课堂互动基本没有,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不能够及时获得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所以,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透过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热情,认识到问题的本身并用心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课堂提问的问题应当以探究式为主

课堂提问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来决定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进而决定下一步的课堂教学计划,所以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当以探究式问题为主,已到达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按照教学思路进行。比如,在进行几何教学中,能够要求学生结合图形思考,教学生遇到具体的题目应当如何画图、分析和证明,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

三、结语

总之,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就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同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来决定提问的问题,从课堂问题的目的、有效性入手,提出贴合实际教学要求的问题,以利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万能简短 篇8

教师的职业成长也是外在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完善的过程,意识到教师主体的积极参与对教师成长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相反,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增强,而仅仅采用单纯的我讲你听,缺乏双向互动和自我实践反思,其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只有注重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与实践,使其以主体身分投入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1、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领域里兴起并迅速向普教领域延伸的新的教学实践和理论。也是近年来国外盛行的教学方法之一。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张扬人的主体性,提倡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及特长,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因此社会、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追求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效益的要求上。

2、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方法更加完美。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有多高,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评价、自我纠错的能力,然后再回到实践进行新的一轮反思,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另一方面通过对反思的探索,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反思基本理念进行确认,将理论回归实际。这样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二、反思传统的教学观、建立现代的数学教学观

传统教学观下,教师的教学信息交流为教师讲,学生听,是一种单向的传输方式。教师单向拥有权力,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学生的任务和责任是“应试”和接受评定。传统的教学观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只关注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很少考虑如何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全方位地认识数学和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精神,领略数学的美感,感悟数学交流,尝试数学创造等。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学时眼中无人,心中无人,学生是模仿教师的机器。在传统的教学观下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大胆猜想、幻想的翅膀被折断。在加拿大的课堂里,学生可以随意打断教师的讲课,提出自己的问题和不同的观点,而在我们的课堂里,除非教师主动提问否则是不允许学生这样做,学生也不敢这样做的。在这样传统的教学观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怎么样呢?

三、当今课堂现状反思

1、反思备课观备课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备好课也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反思备课又是备好课的前提,青年教师尤其如此。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反思对备课的认识。教师要上好课,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因素是教师备好课,正好比感人的活剧,首先要有感人的剧本,动听的演唱,首先要有动听的词曲。对于执教多年的老师来说,写教案不过是一件简单、重复、机械的工作。于是,他们对写教案、备课颇有怨言,甚至照抄教案当备课以应付检查的大有人在但目前有部分教师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备课的言论:现象一:“教材简单,没什么备的,照书本讲就行了。”这些人备一节课花半小时都嫌多,某教案十分精简,整篇教案不足一百个字。这种人懒得细想,教材虽简单,但其内涵,外延极丰富,需要教师帮学生深入挖掘,从而透彻掌握教材,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发展智能又是一个飞跃,更需教师对学生点拨、指引和训练,写简案绝对完不成这些任务的。现象二:“买几本《教案集》就行了,有啥备的。”这种人备课所花时间不多,有时备课嫌抄烦,干脆就拿《教案集》走上讲台。这种人多的`是模仿,少得是能动创造。别人的优秀教案是别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多变的活生生的自己的学生具有借鉴价值,但绝不应代替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不同,教师不同,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理解不同,概念怎样阐释,公式怎样分析,习题怎样处理,决无定法可言,别人再好的方法也无法面对每个教师自身的能力和他所面临的学生实际。现象三:“同样的教案年年写,没必要,拿旧教案上课行了。”有的虽然不是旧教案,其实是旧教案的复制。这种人以旧代新,不仅行动上表现了一个惰性,思想上也不求进取。看不到事物的变化、发展,墨守陈规。以不变应多变,必定课上不好,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反思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事关一节课整体的重要问题,是教师备课的目的所在。

在老师的教案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认为可有可无。

2、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定位于学生而是指向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仍然是把教师当作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

3、教学目标设计忽视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的培养。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反思一: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的指明灯,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教学目标如同写文章时的大纲,大纲的好坏决定着文章的条理,决定着故事的情节,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实施,决定着是过程目标包涵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实施,也决定着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没有教学目的课堂教学犹如放野马,脚踏西瓜皮滑到那算那。

反思二:教学目标的指向是学生主体,是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学生学习之后所发生的变化。而“教会学生……”、“使学生掌握……”,是把教师作为行为主体,而学生变成了老师灌输的工具。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相制约,相互促进。因而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的“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作为行为主体,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成为教学实施的指南,真正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反思三: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对学生而言,数学学习过程既是他们接受、探究、处理、反馈数学信息的过程,也是他们形成、表达、传递学习数学情感的过程。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学好数学,为他们的终生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没情感的课堂如同嚼蜡,枯燥无味,尤其是数学课更是如此。

3、反思教学过程现象1:逢课必“情境引入”,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案例:某教师在讲抛物线方程时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赵洲桥吗?想不想看看?同学们回答:想┉。老师马上打出赵洲桥的图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赵洲桥的图片+知识新授,其次是赵洲桥的图片+例题,再次是赵洲桥的图片+巩固练习,最后还是赵洲桥的图片+总结。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作用呢?反思: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味精”吗? “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如果情境创设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如果情境创设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虚构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宁可不要。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讲解。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更不能是虚拟的,我们需要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现象2:“我拼、我拼、我拼拼拼”案例:公开课的一个普遍现象是:班级的桌子全都要重新拼一遍,有时两两相拼,有时三三桌子相拼,经过教师的安排依次坐好,后来听得多了,才知道由于要进行合作学习。课桌一拼就表示走进新课程了?就表示合作学习了?再看,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的效率,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不少教师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就其课堂形式来看,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具体表现在:就教师而言,部分教师误把“合作”等同于“合并”,认为提几个问题,再把桌子拼拼,前后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就达到了合作的目的,而很少考虑小组成员安排的合理性及具体分工,导致学生对如何合作无从下手。同时部分教师给出的讨论题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想在哪讨论就在哪讨论,甚至于学生讨论的题目并不具备讨论的价值问题都也要在小组里讨论。有时讨论的时间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就学生而言,讨论中不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从表面看很热闹,实际上,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小组中只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彼此不友好合作或合作程度不够,彼此不注重倾听对方意见,小组间的交流很少,没有真正的讨论与合作,这种合作基本停留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层次之上等。

现象3:刻意“孤立”文本──用教材教就不要求品味教材吗?案例: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学生的书本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这一节课我们讲……”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有课本。反思:上面的现象从一个极端走另一个极端。新课程标准提倡老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这一教学理念却成了一些老师随意处理教材的借口,一些教师出于“用教材教”而不去吃透教材,甚至脱离教材。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内容不能只限于书本,它既来自课本,但也来自学生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天地。一些教师错误地理解为教材是可有可无的,以至于有的课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课外内容的补充上,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有的教师甚至离开文本去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有的课堂甚至从开始到结束根本见不到有教材。以上种种,对教材本身的学削弱了。

现象4:课堂提问表面热闹,其实华而不实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的交流上,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和要点,泛泛而问。由于问题的结果已经很明确,这样的提问表面热闹,实质流于形式,肤浅,对启迪学生的思维毫无意义。

2、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只关注结果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过程,很少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想出来的”?

3、提问只面向少数优等生,多数学生成了陪衬,被冷落一旁,他们缺乏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逐渐对提问失去兴趣。

反思一:课堂提问要注重质,面向多数,而不是关注形式、数量、面向尖子。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不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都是拙劣的提问。那种“是不是?”的提问仅是表面的热闹,对学生是有害无益的。提问要考虑它的价值性,不能随心所欲。

反思二:提问要目的明确,表述清楚;教师提问要考虑到提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还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提问。是关注教学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还是能力目标。同时一个好的提问必须表达清楚,准确严密,词不达意的问题会让学生茫然失措,浪费时间。

四、结论反思是改进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

反思,能让我们拒绝平庸;反思,能使我们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升华。只有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深入反思,积极探索;只有注重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与实践,使其以主体身分投入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中学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也许反思会让你身陷沉思、迷惘困惑;也许反思使你辗转难眠,然而你会发现: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生命如东升的旭日,每一天都是暂新的日子。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jiaoanziliao/67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