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教案网 >地图 >教案资料 >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

时间:2024-09-30 赵老师教案网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精品十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 篇1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要求读懂课文,了解贾里的三次挫败和成功;

2、文章生活气息浓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懂得,只有深入生活,注重生活积累,才能写出鲜活的好文章来;

3、帮助学生理解,要想成就一番伟大事业,都是小事开始做起的;

4、通过理解课文,结合自己平时观察,仿写一个片段《男(女)X》,注意写出人的个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个性化,以及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

2、理解文章的主旨,弄清挫败和成功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

1、查字典,给生字注音,对不熟悉的词语加以理解;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的梗概。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昨天都认真地预习了课文,大家说说看《伟人的细胞》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

(二)简介作者;

(三)检查预习:

1、你预习了哪些生字词?是怎么弄懂它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如果有个人问你:“《伟人的细胞》讲的是什么?你会怎样回答?

(1)要求同桌两个人说一遍;

(2)指名几位同学在班级交流一下故事内容。交流后并作出评价。

(四)阅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同学默读课文,默读后思考: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 篇2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

1、孔子及《论语》资料

强调识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

1、理解重点词语:

⑴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⑵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下列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课文: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传不习乎?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巳诲女知之乎!

三、概括思想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归纳到如下几点:

1、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

3、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学习体验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识记字词。

3、预习剩余部分。

4、完成“研讨与练习”。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词语:

噩耗晴天霹雳恸哭支离破碎小心翼翼

恍惚踽踽独行玲珑突如其来变化无常

2、关于观察与思考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一环。阅读时,要靠平时观察生活的体验去理解作品内容;写作时,"第一须观察",是从生活中获取材料。

思考是对观察对象(人物、景物、事物、环境等)进行分析研究的思维和规律。

观察和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事物,发现其中的含义和规律。

3、关于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结构的基本内容包括:层次和段落、过度和照应、开头和结尾。一般我们主要分析层次和段落,便于我们把握文章的内容。

能力目标:

1、从表情达意和文章结构两个方面去理解"金盒子"在文中的作用。

2、分析文章所表现的兄妹情与姐弟情在内涵和写法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的写法。

情感目标:感受文章所抒发的手足深情。

教学建议

一、文章主旨:

本文以时间为序,以金盒子为线索,用朴素、平实的文字记叙了金盒子从最初的玩具箱变为寂寞的良伴,最后竟变为纪念的信物的过程,充分表达了兄妹姐弟的关爱、理解,渗透了难以割舍的手足深情。

二、文章思路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写金盒子的来历和我哥哥与金盒子的不解之缘以及哥哥去世后金盒子对我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9—13)写弟弟、金盒子与我的故事。

第三部分(10—11)写哥哥、弟弟、双亲去世后,金盒子对我的重要意义。

三、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周密,层次清晰,首尾呼应。

文章以金盒子为叙事线索构思谋篇。这条线索贯穿全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表现出手足深情的深刻主题。文章又以时间的发展为顺序,用一连串的表示时间的状语,写出了作者在不同年龄的情感体验,思路十分清晰。

2、文笔自然开朗,平淡简约。

本文语言质朴、平淡,没有雕琢痕迹,却在看似拉家常的娓娓言谈中透露出一份真情实感。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记录了发自内心的真情独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四、课文教读方法建议

这篇文章细腻感人,不要当作一般的记叙文教读,也不要从记叙文"六要素"入手,而应当反复默读,从整体上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力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阅读时,可引导学生参照如下的步骤进行:

1、先浏览一遍,只求粗知,不求甚解。

2、再读一遍,了解故事的梗概,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知道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件事。

3、读第三遍时,注意文中的几件事是怎样贯穿起来的。找出与金盒子相关的描述,并进行分类:哪些是叙事的,哪些是抒情的;哪些是写高兴的事情的,哪些是写哀伤的事情的;哪些是记实,哪些是回忆。进而,理解金盒子在文中主要起的作用。

4、在仔细体味的基础上,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思考被感动的原因,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

1、学习"金线串珠"的写作手法。

2、品味质朴平淡而感情至深的语言。

难点:

对文章的主题的深入理解

本文对骨肉亲情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写了兄妹情,又写了姐弟情,还写了父女、母女情;既写了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乐融融的亲情,又写了遭受巨大不幸时的悲痛。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写兄妹情,后半部分主要写姐弟情。"我"由于身份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经历和情绪。而这一切都与金盒子密切相关。对父女情母女情的描述贯穿始终,与兄妹情、姐弟情相交织,使家庭亲情表现得更为浓烈、深厚。

教学过程:

1、先浏览一遍,只求粗知,不求甚解。这一遍浏览还应当疏通字句,解决词语障碍。

2、再读一遍,了解故事的梗概,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知道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件事。

这一遍阅读时,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圈点批注,在文章字里行间做记号,注明所发生的事件或关键句子。

3、读第三遍时,注意文中的`几件事是怎样贯穿起来的。找出与金盒子相关的描述,并进行分类:哪些是叙事的,哪些是抒情的;哪些是写高兴的事情的,哪些是写哀伤的事情的;哪些是记实,哪些是回忆。进而理解金盒子在文中主要起的作用。

4、在全班进行交流阅读的成果,讨论明确以上过程中布置的的思考题。

明确:"金盒子"在文章中,不仅是叙事的线索,而且还是抒情的依托。年幼时,金盒子是"我"和哥哥的宝物,是乐趣的所在,是不可分离的"良伴",还是"我"与弟弟争抢的"玩具"。哥哥、弟弟去世之后,金盒子里装载着太多的回忆和思念。它"不仅是一种纪念,而且是骨肉情爱之所系"。它由"寂寞中的良伴",变成"逗人伤感的东西"。"我"可以对它倾吐满心的忧伤委屈,可以捧着它"尽情一哭"。随着人事的突然变化,"我"对金盒子的感情也波澜起伏。睹物思人,百感交集;痛悼之心,与日俱增。金盒子的故事,见证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架构了一篇催人泪下的美文。

5、在仔细体味的基础上,请学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思考被感动的原因,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人情感的体验,倾听学生发言,及时激励评价,对体会深入、有质量的发言要大力表扬。

手段:

反复默读与讨论相结合

设计思想:

新课标指出:"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简练概括并较详细复述文章主要情节。

2、通过深入阅读分析人物特点,理解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根据作品的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领会人物个性化描写以及生动、幽默的语言特色以及情节的巧妙安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作品中展现的多姿多彩的中学生生活

2、理解贾里“伟人计划”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概括并复述文章主要情节,分析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我的梦想”

畅谈“我”心中的梦想

——年少不妨轻狂些

二、认识贾里——了解内容

1、、读“贾里日记”——思想(自信心很高一心想当伟人)

2、看“贾里故事”——行为(化敌为友、健美风波、打工失败领书成名)

复述、概括故事课本剧表演

明确概述要求:

(1)抓住故事主要情节概述:交待清楚事件的起因(贾里做这几件事的意图分别是什么?)、简单经过、结果。

(2)语言要流畅,简练生动,能正确表达语气。

提示:要将文章叙述的故事改编为课本剧,需要将叙述改为人物的对话。

三、剖析贾里——领悟主题

1、经过三次痛苦的失败,又取得了一次意外的成功,此时贾里心里充满了酸甜酸苦辣。如果你是贾里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请从自己收集的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中挑一句送给他,好吗?(也可加入自己的话)

请用这样的语气:

贾里,__________________!

2、你喜欢贾里吗?你认为贾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身上到底有没有“伟人细胞”?

3、贾里前三次想出名没有成功,第四次没想出名却意外扬名,这是为什么?你从其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4、他最后说:“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5、做伟人做小事

四、课外链接:

《男生贾里》是当代女作家秦文君的力作。小说描述了当代中学生的真实的生活,塑造了如贾里、贾梅、鲁智胜、林晓梅等一批可爱、鲜活的人物。读《男生贾里》,感觉好象走进了自己的校园。课后,我们不妨借阅这本书,更近距离接近贾里。

五布置作业

1搜集一些伟人青少年的事迹,联系他们的成才经历,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

2、贾里的初一生活算是暂告了一个段落,他的初二生活会是怎样的呢?还有“伟人计划”吗?还会遇到怎样的烦恼呢?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设想一下贾里今后的生活。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与孟浩然、田园诗、重阳日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具、黍、合、斜、轩、圃、桑麻等实词解释。

口语交际训练设计目标:

在这四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读一读,告诉大家。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

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导入,请学生回忆并简单介绍作者。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的诵读诗歌并正音。

2、请学生谈谈这首诗歌说了什么事。注意:请学生结合具体诗句来谈,将字、句的解释穿插其中。

诗人应邀赴约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情趣再约重阳欢聚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注意:在具体分析中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适时插入对田园诗和重阳节的简单介绍。

2、你喜欢这样的聚会吗?你喜欢作者对这次聚会的记录即这首诗吗?具体喜欢哪句诗?注意:在学生的谈论中引导学生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四、延伸体会、拓展阅读

1、散读、齐读《读过故人庄》

2、讨论:这篇读后感和原文有哪些共同点?(如热爱田园生活、醉心田园风光等)

读《过故人庄》

王爱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引自孟浩然《过故人庄》

空气甜甜的把鼻孔打开

泉水甜甜的把胃打开

山花甜甜的把衣衫上的图案打开

我和一个村庄一起

被一声声鸟鸣一道道小溪

送出更远我要生出翅膀

不走名山大川

只在来过的这个村子的山坡下

作巢

用恬淡作砖用快乐作瓦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 篇6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补天)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所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2.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3.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四、总结

1.学了课文,女娲的哪一点精神打动了你?(不顾艰险为民造福。)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

2.指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 篇7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品味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用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用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北宋年间有这么一个人,考试是状元,官做到节度使,大将军,他说对他一生影响巨大的,是一个老翁,一个偶遇。这位老人是谁呢?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卖油翁》。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作者:同学分享(放幻灯片)

二、读准字音,读对节奏,疏通文意。

1、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读一遍课文,不会读的或者音拿不准的字词请在书上标出来。

2、同桌帮忙解决字音,然后互读一遍。

3、找学生读,(3—5人)其他同学注意纠错他的字音或节奏。

4、再分角色读两遍课文,把握一下情感(找两组同学),然后全班齐读一遍,这次读的时候就要想想它的意思是什么了啊!

5、先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文章,把不会的和不懂的划起来,最后同桌解决,同桌也解决不了的,再小组共同解决。

6、找学生翻译全文,老师强调重点字词、句子的翻译,然后齐读,思考问题(幻灯片)

实词有:尝、去、尔、颔、杓、射

句子有:

1、公亦以此自矜

2、但微颔之

3、无他,但手熟尔

4、吾射不亦精乎

5、以我杓油知之

6、徐以杓酌油沥之

三、内容理解

1、这篇文章是关于谁和谁的故事?注意,分别用三个字回答!

看注释1,康肃是谥号,(出示PPT)请同学们齐读:

站在旁观者陈述事实的角度来说,是直接说其名字,他们是(板书)陈尧咨、卖油翁的故事。

2、我再找一个同学用两个字概括他们俩干了什么事儿?

陈尧咨射箭,卖油翁卖油与卖油翁倒油的辨别。

工整的对联,这节我们就试试,看能不能把本文的内容总结成一幅对联。

(板书:陈尧咨射箭,卖油翁沥油)

3、他们的射箭和倒油的水平如何?

陈尧咨射箭当世无双;卖油翁沥油过钱不湿。

“当世无双”是别人对他的评价,“十中”才是他的真实水平。

4、他们对自我的认识态度。

陈尧咨射箭十中,以此自矜。卖油翁沥油,熟能生巧。

“以此自矜”是自己的感觉,“熟能生巧”是我们提炼出来的。我觉得换成“唯手熟耳”比较好。

解释一下“矜”和“耳”的意思吗?(板书:以此自矜、唯手熟耳)

5、如果我想把对联继续写下去,大家想想应该写什么呢?我们还有哪个方面没有分析呢?(精彩的地方是他们的交锋)(幻灯片)

彼此对对方的态度,大家看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斗争”有几个回合?

他们俩斗争了“三个回合”。接下来的对联应该是这两个人交换一下位置。

对联陈尧咨部分的后面写上卖油翁,在卖油翁联的结尾写上陈尧咨。

(板书:卖油翁,陈尧咨)(自评过了,该他评了,所以换位置)

那我们先从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态度写起。(小组讨论)

“睨之”,“睨”什么意思吗?斜着眼睛看,表示不很在意的意思,神态描写

然后是“颔之”,“颔”是“点头”的意思。有不同意见吗?动作描写

“但微颔之”,因为“颔之”就肯定,而“微颔之”就表示“还行,马马虎虎”的意思。

“亦无他”。(板书“睨之但微颔之亦无他”)

(生读“陈尧咨射箭十中以此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无他”)

那么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呢?(小组讨论)

“疑之”,问之,因为陈尧咨看到卖油翁的微颔之后说“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就是对卖油翁的疑问。

忿然对之。笑而遣之。

能解释一下这个“而”的用法吗?承接?并列?大家看看这四个字里面,哪个字是核心?“遣”。“笑”和“遣”这里是什么关系?“笑”是修饰“遣”的。所以这里“而”就是表示修饰。

只要在句子里找到核心词,然后看“而”前面的词语和核心词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确定是不是修饰关系了。请大家在文中找找,还有没有表示“修饰”的“而”?

(生很容易地找到了“卖油翁释担而立”)

(生齐读)

陈尧咨射箭十中以此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亦无他;

卖油翁沥油过钱不湿唯手熟耳,陈尧咨疑之忿然对之笑遣之。

对联应该是仄起平收,也就是大约上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是现代汉语的三四声,下联是一二声。

6、对联也写好了,缺个横批。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横批怎么给?横批一定要结合欧阳修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哟!(学生讨论)你可以结合这两个人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来说。卖油翁和陈尧咨,从卖油翁得到熟能生巧,从陈尧咨得出来的就是自高自大。

卖油翁很谦虚,而陈尧咨给人的感觉是自高自大,还不是一般的自高自大。

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有感情地读读?(有感情地读)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一个自高自大的陈尧咨出现了。

从这件事情上,他能得到了什么教训或给他启示?他懂得了什么?

懂得谦虚(为对称同义词,心怀若谷),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道理。(板书)所以,陈尧咨经历这次教训之后,刻苦训练,最后射箭技艺更进一步,真正做到了百发百中的地步,曾用一铜钱为靶,十发十中穿钱而过。

这就不难理解文中最后一句“笑”的含义了,这个笑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尴尬、难看、羞愧、苦笑、不屑?

(或横批就是“人外有人,熟能生巧”)

四、课堂小结:

本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呢?(幻灯片)

通过拿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事进行对比(板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创造出属于我们更高成绩的技巧、诀窍(画图,勾画出“巧”字),是心怀若谷的谦虚的态度和熟能生巧的勤奋追求。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找出文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通过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培养爱心和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质。

重点与难点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情景导入

活动设计:

1、看标题,猜猜文章的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采用默读,迅速浏览课文,提取小说的主要情节,理清文脉。

3、学生自查工具书和资料,借助已有知识,在书本上圈点批注。

4、标记自己的疑惑处(点)。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观察到的生活现象、自己的阅读体验,日常经历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作为一篇儿童小说,同龄人也易于引起共鸣。学生自己圈点批注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勾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二、整体感知,朗读初通

活动设计:全班同学就自己个人的批注交流自学所得,可从小说的文体特点、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作者的'写作思路、叙事的顺序(线索),甚至文中人物及主要人物的性格、作品描写人物的方法、读者自己的态度及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等方面作初步的、概括的描述。发言要求语言简洁明确,概括性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尽情交流。

说明: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善于提取信息,培养语感,为学生提供一次展示的机会,就学生自己独立初读文本的最直观的、最直接的、最原始的印象,最切身的体验来交流。以相互印证、修正、补充和启发,让学生感受自学的力量和快乐,也有利于教师掌握本班学情。(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他们关注的焦点等。)

三、揣摩品味,融会贯通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独特感受,真情体验。

活动设计:

1、按时间顺序,二人相互复述故事,理清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弄清小说主要塑造的李京京和程老师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3、比较京京与万卡之间的相同之处,结合京京的家庭背景和经历,理解京京的心声、京京的情感。(对朗读的执着,对爷爷的思念,对理解的渴望,对本真的向往。)

4、找出并有感情地读出最打动你的情景或文字,谈谈自己动心、动情的理由(激励学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理解文本,包括本文所揭示的教育问题,社会问题。)相机点拨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及插叙等。

5、你想对文中人物表露自己的心声吗?把你最想对他们说的说出来吧。

说明:小说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推动了小说情节的跃进,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给小说带来更强的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累,在体验、品味、感悟之中有效挖掘文本,要求给学生正确导向的同时,给学生发表言论的空间,并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写作体验,实现读写有机结合。

四、质疑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估测:

1、主要人物是李京京和程老师,写其他人物有何作用?(如爷爷、妮儿、赵小桢等)

2、京京的心声到底该如何理解?

3、假如你是京京,为渲泻情感的读书请求遭拒后你会怎样做?如果你是京京的同学,你又会怎样做?

4、你认为怎样才能声情并茂地读好书?

5、你喜欢程老师吗?为什么?你更希望自己的老师是怎样的?

说明:本环节主要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深入理解作品的感情倾向,能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和情感状态的展示,让学生在学中生疑,在疑中更进,师生同气相投,让学生的真情体验,自主意识,探究欲望达到高潮,更深层次激发学生展开多角度对话,深入理解文本、作者、甚至自己。

五、拓展创新,触类旁通

活动设计:以《心声》为题,用文字表露属于你心灵深处的珍藏。

说明:从生活出发,再回到生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文本走向自身,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给他们一个尽情倾诉的机会,尽情渲泻自己,并内化为前进的动力,有利于学生美好心灵的健康成长。

六、小结收获,积累提高

活动设计:

1、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知识积累,情感体验)。

2、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的收获。

说明: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学习积累是语文课永远鲜活的源泉。启发学生不断搜集、整理知识、方法和经验,并用于阅读和写作的实践中,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使自己得到长足发展。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 篇9

14 、古代寓言二则

教材分析:两则寓言分别揭示了事物都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自以为是,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会弄巧成拙,会失去到手的机会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学生:搜集其他寓言故事。

教学方法:讲解、探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1.读书指导。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①板书课题。

②谈话导入。

根据平时的积累,说说你了解的寓言故事,最好能说出寓言给你的启示。

(学生发言交流后,教师顺势引入新课。)

③其他导入形式。

或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如:(投影几幅有关寓言故事的图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用一个恰当的成语形容画面内容。(组织学生成语竞猜)这些成语有很多都是由寓言故事演变而来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古代寓言。

或讲述现实社会中有关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的小故事,与学生对话交流导入。

或检查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让学生交流介绍有关《古代寓言二则》的资料,直接导入新课。

(2)朗读课文———“奇文共赏”。

①自读:组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通顺流畅,并标注有疑问的地方。

②互读:组织学生协作,组内分别轮流朗读,并互相评读,尽可能解决自读时的疑难问题,并标注互读产生的新的疑难问题。

③听读:播放两则寓言的录音朗读,组织学生仔细听读,尤其注意字音和句读。

这一环节侧重于培养学生诵读古文的能力,重点是让学生在读准字音,把握句读的基础上能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语句意思,对文意理解上出现的疑问可巧妙设悬,暂不作答,以激发学生兴趣。

(3)疏通文意———“合作释疑”。

①各协作小组结合课下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

②各小组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白纸上。

③教师汇总各小组疑难问题,并投影共性问题,班级交流,集体释疑。

④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文意对疏通理解方法作一些必要的指导。

(这里通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师生相互合作的基础上质疑解惑。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问难精神、解疑释疑能力,应给予充分肯定;对涉及到的文言基本知识可加以适当补充,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4)理解想象———配音作画。

通过感知课文,我们对文中的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作品中的故事也有了一个感性的理解。那么,如何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更准确地把握故事内涵呢?(以下供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①配音。

“有声有色,耳目一新。”视听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文中寓言故事的理解,仔细观看《揠苗助长》动画,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角色,为故事同步配音。

a.请选择配音活动的同学,每4人组成临时小组。

b.各小组根据需要,分配角色。

c.播放《揠苗助长》动画,组织学生练习配音。

d.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②动笔作画。

“文以画形象,画借文生辉。”图文并茂,感染力强。请你为寓言《画蛇添足》配一幅富有感染力的画。

a.组织选择这类活动的学生发挥想象,认真创作。

b.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结合课文、作品表现力度,以及是否有创意作点评。

c.教师投影名家典型作品,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欣赏、比较、点评。

(5)创新设计———创设情境,提升对寓意的理解。

①表演采访(采访农夫本人:你为什么会拔苗?现在你后悔吗?)

②揭示寓意: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板书:规律)这位农夫错就错在他 ?(相机板书:违反)还错在他急于求成。(板书:急于求成)

③继续采访:(采访农夫本人:现在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④续编故事:(出示)

现在这个农夫懊悔不已,他发誓以后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棒。

交流评价。

(6)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呢?请大家用生动的语言叙述故事,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组织学生交流,并作适当点评。

(7)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这两则寓言短小精悍、一针见血,隐含着广博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同学们以惟妙惟肖的配音、动感十足的画面、相得益彰的诗文,进一步把睿智的思维演绎得多彩多姿。让老师看到了一批正在成长中的智者,那么,本节课中你在哪些地方有所收获呢?请同学们思考后,与同桌交流,并将你的收获记录下来,装入成长记录袋中。

2.积累内化。

(1)背诵两则寓言。

(2)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

3.实践活动。

(1)搜集一则寓言故事,并练习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以准备开展一次“寓言故事大赛”。

(2)依据你搜集的寓言故事,创作一幅漫画,并在画中适当的位置配以精练的文字,以准备参加“漫画作品展览会”。

板书设计:

14 古代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画蛇添足

将苗拔高 强求速成 画完蛇能喝到酒 不顾客观实际

结果苗死 反而弄糟 又为蛇添足没有喝到酒 弄巧成拙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模板 篇10

【教学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xx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xxx年10月15日,xx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xx的高度凝聚,是xx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太空一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自我,夯实基础

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负荷(hè)载人(zài)屏息凝神(bng)无虞(yú)

炽热(chì)弧度(hú)轮廓(kuò)俯瞰(kàn)

模拟(mó)遨游(áo)稠密(chóu)烧灼(zhuó)

千钧重负(jn)(fù)舷窗(xián)赫兹(hèz)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无虞:不用忧虑。

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炽热:温度极高,极热;感情和情绪热烈。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味。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四、课堂活动过程

活动一:学会浏览,把握主要内容

同学们,xx虽然x幅较长,但易读好懂,浏览后即可把握主要内容,xx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示了本节的内容,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点拨: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2、xx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点拨:xx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3、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达阅读这x文章后的感受。

示例: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坚定的意志。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献身的`xx。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

我感受到祖国的富强与伟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紧张和惊险。

活动二:理解意外情况,感受英雄形象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填写下面表格。

意外情况心理活动或举动

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非常痛苦,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二次意外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靠意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最终得以适应。

第三次意外出现神秘的敲击声。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第四次意外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第五次意外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2、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点拨: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xx和拼搏勇气。

3、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点拨:正是这种xx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xx载人航天xx,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xx财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决心。

活动三:品析语句,体会严谨科学态度

同学们,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点拨: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4)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

(7)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球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准确地记录时间、高度,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xx: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

活动四:赏析关键语句,理解表达的情x

同学们,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请大家结合课文赏析下面语句,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x。原创作品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点拨: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从语言描写中让人x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点拨: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点拨: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活动五: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吗?

点拨:杨利伟是xx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圆满完成了xx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充满不可预料的各种危险和意外情况之下,杨利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具有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xx和拼搏勇气,所以被称为“航天英雄”。

2、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成为英雄?

点拨:不是的。杨利伟在xx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中,遇到许多突发事件,危难考验不时出现,如果没有大无畏的xx,没有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是不可能临危不惧、坚持到底的。所以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xx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我们都应该把他们当作英雄。

3、假如杨利伟到我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

点拨: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认为要上太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在登上太空后有什么x想?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还想不想再次进入太空?

……

五、课堂xx

同学们,从这x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x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看见了许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有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对科学的热爱,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希望我们向他们学习,将来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建功立业。

六、布置作业

1、品读课文,摘抄并赏析令人x动的句子。

2、课下阅读《天地九重》整本书,班上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杨利伟

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英雄气概科学态度

本文来源:http://www.zjan56.com/jiaoanziliao/67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