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收藏」幼儿园说课稿:分类范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作为一位幼儿园教师,我们希望能让小朋友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课件收藏」幼儿园说课稿:分类范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导读: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中,我以开放式教学为主,采用探究、合作、发现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分类》这部分内容虽然不多,但很重要。分类能力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并且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而这一系列认识活动,都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方式也有很大益处。
由于学生年纪小,生活经验不足,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依据课标要求,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能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分类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中,我以开放式教学为主,采用探究、合作、发现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课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活动中的反馈情况,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评价的权利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看到自己的进步,体现评价形式的多元化。
四、教学流程预案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分类。
上课伊始,我先创设了一个逛超市的情境,放一段超市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观看完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然后揭示课题: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方便寻找,就要把它们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学分类。这个情境的设计自然地向学生渗透了做事要讲秩序,物品要按需要分类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的意义,同时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动手操作,探究分类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次探究学习的机会,意图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
第一次探究:首先让学生拿出我课前发给他们的学具袋①,同桌两个人合作一起来分一分里面的学具。两个人可以分工合作,每个人分两类,也可以一起合作分出四类,边分边说说分的依据。然后找代表到前展台上演示分的过程,得出结论这些学具一共可以分成四类。看似一个简单的操作活动却不仅让学生体会、理解分类,还激发了他们的合作的意识。
第二次探究:让学生拿出学具袋②,这里面有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第一次分类,分好后选代表到展台上展示分类的结果和方法,请其他小组同学互相评价。然后提出问题,其他小组有不同的分法吗?再找出不同分法的小组代表到展台上展示,从而让学生感受以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这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动手开始进行第二次不同标准的分类。学生们在小组互评中得到启发,又对图片进行重新分类,大大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索、积极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进而突破了重、难点。
(三)、从具体到抽象,运用分类
首先出示39页的做一做,我把书上图做成图片,让学生讨论之后到前面展台亲自分一分,感受分类的多样化。然后谈话:刚才,同学们动手合作分类摆放物品,做得非常好,那么,画出来的,你能分吗?这时分别出示40页的3题4题,让学生看着图进行分类回答问题!这样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会运用分类解决问题。
(四)、实践应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分类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处处接触到分类,让学生想一想,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或接触过分类?然后让学生把全班同学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达到巩固的目的。从而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最后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把自己书包里的物品和家里的玩具进行分类。让学生感受分类的乐趣和作用。
精选阅读
【课件收藏】 幼儿园《秋天》说课稿壹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幼儿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课件收藏】 幼儿园《秋天》说课稿壹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活动《秋天》,秋天色彩斑斓,瓜果飘香,这正是引导幼儿真切感受秋天的美好,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真秘的好时机。这小小的文学作品句式简短、句式结构重复,有利于幼儿学习规范的语言,适合这个年龄的幼儿学习。中班的孩子幼儿一定的生活经验,词汇量开始丰富,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发展较好,也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基于这点掌握儿歌内容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为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创造思维,这对中班的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我将采用拟人化的语言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理解诗歌,学习仿编。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主要是创设一种积极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想象以此来解决这个难点。
二、教学目标: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愿意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注意力集中,语言能力增强,连贯性语言开始发展,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这次活动的目标:
1、学习诗歌,感知诗歌所表达的秋天色彩美。
2、尝试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用绘画及讲述的方法仿编诗歌。
3、乐意在集体面前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三、教学方法:
《纲要》中还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参加探索活动始终保持自主学习的状态。让幼儿在看看、摸摸、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不仅提高和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孩子的情感。本次活动我采用游戏教学法、直观操作法、难点前置法等方法来完成教学活动。
直观操作法:中班孩子的注意力明显比小班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激情,让孩子对活动更加感兴趣,更直观地让幼儿了解诗歌的内容,我逐个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官欣赏作品。
游戏教学法:我打算在第二环节中使用,让幼儿给小树穿衣服的游戏,引导边说边玩相互交流,弥补感知的不足。
四、说教学流程:
整个活动我简单明了地概括四大部分,下面我详细的说一下:
(一)观察感知,积累经验(在课前我将幼儿带到户外,共同寻找秋天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秋天到了,大自然穿上了彩色的衣裳,瞧,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
(出示直观的操作卡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多彩,为理解诗歌内容,仿编诗歌做铺垫,也就是所说的难点前置法。)
(二)操作探索,具体感知“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来帮忙找朋友。”(出示菊花、松树、枫叶的图片,让幼儿与红色、黄色、绿色图片匹配)(我设计的给小树穿衣裳的游戏,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探索,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幼儿游戏时,我全面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了解需要,及时予以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三)理解学习诗歌老师用卡片编了一首诗《秋天》你们听:菊花说:秋天是黄色的。枫叶说:秋天是红色的。松树说:秋天是绿色的。大地说:秋天是彩色的。
“谁来告诉我刚才说了什么?菊花、枫叶、松树都说了什么?”
(首先,我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使幼儿对诗歌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
接着概括性的提问:诗歌中说了什么,引导幼儿结合卡片回答,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回忆操作探索时获得的知识经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秋天是什么样的,(师生共同念儿歌)”
「课件收藏」幼儿园突出获奖说课稿怎么写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只有优秀的教案课件,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课件收藏」幼儿园突出获奖说课稿怎么写”,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扮家家》选材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班上册,是《蔬菜香香》主题教学中的一个音乐教学活动。歌曲《扮家家》是一首二四拍曲子,旋律活泼欢快,音域从1到ⅰ,节奏简单重复,有很强的表演情节;歌曲中说唱结合及分角色表演唱方式,给歌曲增加了趣味性,充分体现了歌曲欢快的风格。歌词内容是根据幼儿平时生活中最喜欢玩的“娃娃家”游戏情境改编而来,贴近幼儿生活,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尤其是中间的一段念白部分,节奏明了,朗朗上口,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情景性,给幼儿留下很大的创编空间。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充满儿童情趣,深受幼儿喜爱。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中班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但缺乏生活经验、词汇贫乏。根据教材分析和幼儿年龄特点,从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绪并能根据角色进行对唱和齐唱。
(2)能力目标:根据角xx境及歌词创编表演动作。
(3)情感目标:在表演时尽量用眼睛看着同伴,体验目光交流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重点是: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绪并能根据角色进行对唱和齐唱。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
活动难点是:创编表演动作。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本次活动为了体现教师与幼儿的交互主体性,本节课我主要运用了三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用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到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活动中通过创设“办家家”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愉快的参与到游戏当中。
2、提问法: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活动中,我通过提问加深幼儿对歌词的记忆。
3、直观教学法:通过图谱演示,利用形象的.教具,使幼儿建立形象思维,可大大提高记忆歌词的效果,并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学法: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让幼儿在想想、看看、动动、听听、唱唱的过程中感受音乐。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多通道参与法: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唱一唱、做一做、、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表演歌曲。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幼儿已有办家家游戏的经验2、图谱
3、游戏道具:眼镜、炊具、布娃娃等五、说活动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和幼儿年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是谈话导入:你们喜欢做游戏么?你们玩过办家家的游戏么?是怎样玩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游戏吧。
然后给幼儿戴上事先准备好的围裙、领带,带着幼儿扮演爸爸妈妈,从开车买菜、到洗菜、切菜、炒菜,到最后炒出许多青菜请娃娃吃。(为幼儿营造一个生动的,融对话、交流、表演为一体的游戏情境,不仅激发幼儿学习唱歌的激情,而且满足了幼儿的表演xx。)
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充分利用幼儿的兴趣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通过亲身体验来再现办家家游戏情境,运用感官感知游戏内容和动作。
(二)从游戏中提升歌词及动作,进行节奏训练。
教师提问:刚才你们是怎样做游戏的?有意识反馈并提升幼儿动作,引导幼儿学习学习说唱结合的部分并进行节奏训练:
切菜:χχ χχ │χ χ│χχ χχ │χχ│
炒菜:χχ χ│χχχ│χχ χχ │χχ χ│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
这一环节主要是把活动重点分解并前置,通过积极引导幼儿再现自己游戏的经验来练习节奏学习歌词,为下一步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歌曲教师:办家家不光是一个好玩的游戏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教师和幼儿一同听歌曲。
2、提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曲内容,教师边贴图谱边唱出歌词。
3、看图,教师清唱歌曲。
4、幼儿边看图谱,边跟唱歌曲。
(时刻提醒幼儿用自然声音演唱,不要抢,不要喊)
5、根据角色唱出歌曲中对唱和齐唱的部分。
请男孩子当爸爸),女孩子当妈妈),想一想,可以怎样唱这首歌?什么地方男孩子唱?什么地方女孩子唱?什么地方大家一起唱?看图谱,指导幼儿分角色唱。
(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学习歌词,借助图谱的帮助让幼儿听音乐自觉学唱歌曲,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
(四)创编表演动作
《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1、幼儿两两结伴,听音乐做游戏。(按幼儿扮演的角色分别进行打扮,进一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的融入到游戏当中去)
2、教师提升丰富幼儿动作,再次进行表演。
3、提高要求,表演时进行目光交流。
4、活动过程中注意要渗透热爱父母的思想教育。
(五)活动延伸。在表演区提供歌曲伴奏带,让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中创编替换新的歌词进行表演唱。
【教案收藏】 幼儿园《微笑》说课稿之五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一位幼儿园教师,我们希望能让小朋友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收藏】 幼儿园《微笑》说课稿之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让幼儿初步了解并体验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协相处的快乐感觉,学习并尝试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有效的向幼儿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我生成了本次故事教育活动。
一、说教材内容
《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得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为了提高幼儿素质,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根据我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是,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
主要情节。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使幼儿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去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我班幼儿在情感方面和认知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是本活动的重点。通过让幼儿理解“微笑”的真正含义来感染幼儿,美化幼儿的行为,让幼儿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则是本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开展活动,我自制了多媒体课件,运用课件可以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另外我准备了故事的图片有助于幼儿观察。还给每个幼儿准备两张空白圆形卡片和彩笔,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幼儿对故事含义的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学法指导主要采用了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六、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主题。
我在此环节注意引导(幼儿回忆原有的生活经验,并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为下一步的教学进行铺垫。突出活动的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主题。我会出示两个表情图片,提问:“小朋友,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表情呢?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欣赏理解故事情节。
在此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播放课件)在播放课件后提问:“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呀?故事讲了谁?你最喜欢谁呢?”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时把话说完整。
幼儿欣赏完第一遍故事后,对故事的名称,角色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时我会出示第一个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小动物们都在为自己的朋友做什么?(小鸟为朋友唱歌、大象为朋友盖房子,小兔为朋友送信)小蜗牛怎么了?(不高兴)它为什么不高兴?(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别的什么也干不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蜗牛,帮它想想还可以为朋友们做什么?”在这里我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充分想象并大胆发表出自己的观点。也许有的孩子会说:可以预报天气,讲故事,画画等等。
接着我会出示第二个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小蜗牛是怎样做的?(把微笑送给大家)”
出示第三个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大家喜欢小蜗牛的微笑吗?(喜欢)
通过观察图片,幼儿对故事的主要情节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我会再次播放课件,让幼儿一边欣赏一边复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完整印象。这个环节重在揭示思想内涵,渗透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情节中,它是解决难点突出重点的最关键的环节。欣赏完后引导幼儿讨论,我作出小结:是的,小朋友,小蜗牛虽然能力很小,只会爬,但是它有一颗爱心,它想到了让朋友快乐一点,它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
第三环节: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本环节通过幼儿实际操作,激发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首先,制作”微笑“标志。给每个幼儿两张空白圆形卡片和彩笔,让幼儿在圆形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制作好后我会启发幼儿将其中一枚”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另一枚标志则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小朋友,对你的好朋友笑一个吧,看看微笑的时候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是怎样的?”“对,你说的真好,微笑的时候眼睛弯弯向下,嘴巴弯弯向上。来,我们在这两张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吧!”(在图片上作画)“好了,小朋友,大家都很喜欢小蜗牛的微笑,我们也把微笑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吧!”让幼儿相互赠送“微笑”标志。
幼儿都戴好标志后,我会播放音乐《笑一个吧》让幼儿跟着老师边唱边跳,在愉快,温馨的氛围中,活动自然结束。
“小朋友,微笑使人快乐,让我们把微笑带给我们身边每一个人,来!笑一个吧!”(放音乐跳舞)
[课件借鉴] 幼儿园健康说课稿范文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准备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工作,这样老师才能在面对学生时心有成竹。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课件借鉴] 幼儿园健康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思路:
情感教育无论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教育中还是主题活动教育中,都应是一个不被忽视的主体,而且越来越受到老师与家长们的重视。我们结合主题活动“下雨啦”,在使幼儿知道天气预报会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加强情感教育,我们本着如何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别人的情绪情感,培养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互爱、互助情感的目的,生成了综合教育活动《心情预报》。我想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并逐步引导他们的心灵更加美丽、友善。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极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故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与明白事理,而且能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
大班幼儿对故事尤感兴趣,特别是有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做为主角,演绎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片段。故事《心情预报》题材新颖,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感人。运用天气预报的形式来引出“心情预报”,揭示了森林中各种小动物和平相处,互相关爱的一种温馨的场面,使幼儿感到亲切、温暖,并迫切地想要融入到故事当中去,并引起了幼儿想要去探索求知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
语言故事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幼儿听懂、理解故事情节,还要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更要让幼儿从故事中体会明白事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我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通过看看、想想、议议、编编心情预报,帮助幼儿理解与体验别人的情绪感。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幼儿的互爱、互助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事故情节,能讲述画面内容及表达自己的心情。
难点是: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培养互爱的情感。
因为大班幼儿对故事活动的学习,已不仅仅是局限于听故事,已由原来的喜欢倾听故事逐渐过渡到想要加入到故事中,想要参与故事角色的行为、语言。所以通过让幼儿从有疑问到自己去分析、推理、讲述、表达等活动中,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二、说教法
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刺激幼儿的听说能力。主要采用直观法、设置疑问法、观察想象等。并通过了看电视、画面讲述,播心情、说心情的主题活动方式,使活动流程层层有主线,体现目标与过程的整体性。
为什么要使用以上方法呢?因为直观法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思维特点决定的。通过观看电视画面,让幼儿直接感受到故事中形象的人物化、灵活化。引起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口语讲述做充分准备;其次通过设置疑问法,引导幼儿想问题并回答问题。再次通过观察想象,让幼儿通过观察动物的心情与自己的心情实际联系到一起,使幼儿的“说心情”成为探索、发现的过程。
三、说学法
为了使目标真正落实到孩子身上,通过以上教法,由“看电视——分析、讲述画面内容——播报心情——表现心情——情感体验”的主题活动方式,引导幼儿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始终以听说能力贯穿整过活动过程,以此来推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活动准备
大电视一台;猴子玩具一只;背景图一幅;小鸟、小兔、绵羊、松鼠、梅花鹿、小鸭动物图片各一;猴子、大象、青蛙、刺猬的心情图各一幅。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谈话引题。
以聊天谈话的形式,建立一种亲切温馨的氛围,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基础上提出模仿,引起模仿的兴趣。通过模仿活动,让幼儿感知“心情播报”,然后设疑引起探索欲望到揭示答案,很自然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把幼儿带故事情节当中。
第二环节:分析、推理故事。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主体部分,通过教师的提问,结合图片,请幼儿进行大胆地猜测、想象和讲述中引发相互议论,并在议论中得到启发,活跃了思维,把故事后半部分推理讲述出来。这样做给予幼儿高度的想象空间和发言自主权,克服了以往故事活动中,只求听不求解的习惯。最后,根据幼儿推理出来的各种合理的故事情节,以设置疑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在已有情感经验上去寻求答案,初步萌发互相关爱的情感。
第三环节:情感教育。
这是本次活动的巩固阶段。通过当主持人播送别人或自己的心情,要求幼儿必须在听懂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还要求幼儿具备认真观察,并用连贯、完整的语言来表达的能力。让幼儿的兴趣再度进入高潮,逻辑性思维得到了锻炼,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通过“看、想、表演、听、说”中思想得到了提高,关爱帮助别人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本环节中特地加入了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心情。引导幼儿通过思考,让自己的思想来驾驭自己的动作表情,尽情地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出来,但这种“尽情”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动作必须让别的小朋友看出来你表现的是哪一种心情。
第四环节:延伸活动
这是本次活动的延伸阶段,在幼儿已经了解种心情及表现方式后,让幼儿经过观察心情栏上自己或他人的心情,在心情栏上把它画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关心和帮助心情不好的小朋友。绘画内容完整正确地进行讲述。在画之前要求幼儿先好好想一想,自己准备如何画,并让幼儿加入到所画的角色中去,以此来形成心画合一,达到巩固的目的。
总之,本次活动将天气和心情结合起来,巧妙地将幼儿感受别人情绪与天气预报联系起来,同时设计提出问题,让幼儿投入到情景中去,更好的体验和感受。在设计此活动时,我考虑到这是个偏重语言领域的活动,于是我把幼儿的“注意听”与“大胆说”作为设计这次活动的重点,力争在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上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同时,注重了语言、艺术与科学不同领域内容的整合和同领域的不同方面内容的整合以及多种活动方式的整合。活动过程中,我注意用我的语言和眼神与孩子进行交流,为他们创设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老师的随机教育能力和指导性语言的运用,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会在平时的日常教育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结合理论,努力使自己的摸索、实践过程缩短,以便自己不断地、迅速地得以提高。
【教案收藏】 幼儿园说课稿:泡泡画(篇七)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教案收藏】 幼儿园说课稿:泡泡画(篇七)”,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导读:吹泡泡是幼儿熟悉又喜爱的游戏,吹泡泡不仅有趣,而且新奇。特别是在太阳底下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颜色丰富多彩。
一、说教材
吹泡泡是幼儿熟悉又喜爱的游戏,吹泡泡不仅有趣,而且新奇。特别是在太阳底下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颜色丰富多彩。我选择并设计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泡泡画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蘸蘸、吹吹、按按的过程中,学会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的技能,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巩固对红、橙、绿三种常见颜色的认识,感受色彩的美。2、技能目标:大胆选色,学习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3、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合作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重点:学习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注意卫生,体验活动的快乐。活动的难点:学会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的技巧。活动的准备:(详见活动设计的准备)。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本活动准备既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积累与参与,如在活动前让幼儿玩玩吹泡泡的游戏,也注重教具的实用性与作画工具的合理性。如选用的吹泡泡的工具,是特别长的吸管──这是因为我认为这样可使幼儿避免吸入泡泡水,使用更安全。画纸是每组一张,这样可以避免幼儿间的画纸被挡住,而且更能让幼儿在活动操作中大胆地操作,不用担心会吹出纸外。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1、情景教学法:在活动中,我创设了小鱼吹泡泡这样的情景,让幼儿能够很快的进入到活动中去。2、观察法:在活动开始时,请幼儿仔细观察泡泡水的颜色。通过观察,使幼儿对颜色进行辨别。3、提问法:对幼儿进行一些启发式的提问,有助于幼儿对颜色有进一步的认识。活动中孩子们运用了1、多种感官参与法。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吹一吹、按一按等多种方法来获得对泡泡形状、颜色的知识体验。2、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吹泡泡作画,在与教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泡泡画的技能。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技能。活动也证实了这一点,第一个上来示范吹泡泡的女孩在后来的操作中成功了。
三、说活动程序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以向小鱼学习吹泡泡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流程是:出示范画导入介绍作画工具(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师幼合作示范(蘸颜料吹泡泡按泡泡)幼儿分组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的泡泡画,请爸爸妈妈观赏)。(具体的活动程序见活动教案)
四、说反思
情景创设的导入很能吸引起幼儿的注意,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在看教师绘画的时候,幼儿个个全神贯注地听着。小班幼儿对于吹泡泡很感兴趣,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能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由此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积累相关的绘画经验,让幼儿对美术课产生喜爱之情。活动中,以师幼合作的形式来示范泡泡画的制作,更能激发孩子的操作热情。可是,活动中我却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居然忘了向孩子们交代操作的要求,比如泡泡水要放在桌子的中间,只能吹,不能吸,还有就是忘了为孩子们准备湿的擦手布了。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课件范文: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下足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写好教案课件,你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范文: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活动意图】
随着小班幼儿对环境的熟悉,我们对孩子早晨的入园和放学后的离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家长手拉手自己走。这样既锻炼身体,又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同时也很安全。但在利用晨间谈话、平时的个别教育、以及语言故事、儿歌的多种教育形式后,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早晨依旧看到年老精瘦的奶奶背着白白胖胖的孙子从门口摇摇晃晃地往教室门口走;放学后,背上趴着,肩膀上扛着,手上抱着,姿态各异。更有一些孩子撒腿在前面跑,奶奶在人群中边喊边追;有时还会出现孩子走散,家长到处找的局面。
看到以上这些发人深省的场面,我们找到了灵感:何不利用我园的现代多媒体手段,把这些具体的,来自孩子身边的场景拍下来,让他们自己来分析,评价呢?使他们真正地从知识、情感上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呢? 于是,我们就设计了情感活动《我会自己走》。
【活动目标】
1.知道放学回家时应小手拉着大手,跟着家人有序地走出园门,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
2.掌握自己与家人走散后的最基本的解决方法。
3.知道自己长大了,要自己走;激发自己走的荣誉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学过儿歌《我要自己走》
2.物质准备:录像镜头
A.家长蜂拥着从园门口走来。
B.幼儿离园时要家人抱着、扛着、背着走。
C.幼儿跟着家人手拉手,一起走,随着人群有序地走出园门。
D.放学时幼儿离开家人,跑得远远,家人追也追不上。
E.在幼儿园走散了,回教室找老师帮忙。
3.动画课件: 儿歌《回家啦》
【教学过程】
1.看录像导入,激发交流的兴趣。
(放录像片段A.家长蜂拥着从园门口走来)
提问:小朋友看到这是什么地方,有谁?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吗?(幼儿园放学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接小朋友的)。放学后,家长们来接我们小朋友了,离开教室后,你是怎样到幼儿园门口的?
2.看录像分析讨论,与同伴互相学习。
导语:老师把平时小朋友和家人一起到幼儿园门口的镜头拍了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1)幼儿看制成ppt课件的录像片段:(录像片段B)幼儿离园时要家人抱着、扛着、背着走。(录像片段C)幼儿跟着家人手拉手,一起走,随着人群有序地走出园门。最后定格在场景总图上。
提问:
你认为他们中谁做的最棒?
我们一起为她鼓鼓掌。
为什么你觉的他做得不太好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我们一起对他说一说。
小结:我们小朋友已经长大,变重了,家长抱不动我们了,同时我们已经上幼儿园了,变得能干啦,要自己走。
(2)播放儿歌,幼儿跟着一起朗诵复习儿歌《我要自己走》。
导语:你们看,不但我们小朋友很能干,连小鸟、小兔,小动物们也很能干,它们也不要爸爸、妈妈抱呢。
播放儿歌:妈妈、妈妈,你快撒手,我要自己走。你看小鸟自己飞,小兔自己跳,小狗自己跑,小鱼自己游,我为什么不能自己走?妈妈、妈妈,()你快撒手,我要自己走。
(3)幼儿看录像片段D:离开教室后,幼儿离开家人,跑得远远,家人追也追不上。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离开家人自己一个人跑得很远。你觉得这个小朋友的表现怎样呢?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4)看录像片段E:在幼儿园和家人走散了,回教室找老师帮忙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啦?他是怎么做的?
小结:如果在幼儿园里找不到家人,我们要回到教室里请老师帮忙,等家长来接你。
提问:老师是怎么说的?这次他是怎么和家人一起回家的?(和家人手拉手回家的。)
3.学习儿歌,在文学艺术美中提炼行为要求。(看动画课件)
导语:老师把小朋友正确的回家方式编成一首儿歌。
儿歌:放学啦!回家啦!
爸爸妈妈来接我!
我和他们手拉手,
快快乐乐走呀走。
我不跑,也不抱,
早早离园回家啦。
幼儿先听一遍儿歌。
边看录像,边听儿歌。
和老师一起表演儿歌。
4.回家游戏,在游戏情景中进行行为练习。
老师扮演家长来接小朋友回家,故意抱起孩子或背起孩子走,引导孩子自己说:我长大了,我要自己走。
【教学反思】
生活琐事是存在与生活中的细小而繁杂的事,经常会被我们的传统教学拒之门外,但是这些琐事却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的。在这些不起眼的事情背后,却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次活动的选材,教师注重了对生活地观察,抓住了生活中"下午放学后幼儿离开教室"的这一段时间中所蕴含的教育素材,运用录像让孩子们平时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展示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有话可说。
本次活动中,借助多媒体,教师在自然状态下采集了孩子们放学离开教室后的情景,让孩子看看——大家在离开教室后的不同表现;评评——他们谁对谁错,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听听——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做做——我们一起来跟着儿歌学学该怎么做呢,营造出生活化的学习情景,使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得到提升。
建议:孩子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错误的教育方式而造成的。本次活动中的录像短片,可以在家长会上播放,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地育儿,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