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大班教案简短。
身为一名优秀的大班老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当然少不了教案,教案可以让小朋友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为了让小朋友在课堂快速进入状态,老师们早早就写好了教案,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幼儿园大班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时间大班教案简短”,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事情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积极表达对时间先后的想法。
2、体会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会发生不一样的事情。
3、增强时间意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导入情景。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看看。他们是谁?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回答相应关于时间顺序的问题。
(1)请幼儿按照画面说一说兔宝宝是怎么画画的。
教师:宝宝兔在做什么事情?小朋友在画画时要做哪些事情?宝宝兔应该怎样画火车?
(2)请幼儿观察右边的图画,并说一说嘟嘟牛在做什么。
教师:嘟嘟牛仔干什么?请你看看这是几点?钟的指针现在指向了哪些数字?大;考吧.你能为嘟嘟牛的生活排列出正确的顺序吗?(引导幼儿用先--然后--再--最后的方式进行简单陈述)
3、分发幼儿用书,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完成练习。
(1)分发幼儿用书教师:请小朋友轻轻的搬起自己的小椅子坐到桌子旁边来。
(2)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4页上半部分的图画,请幼儿逐一观察和回答每一幅画面上画的是什么。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大树是怎么生长的?请你按照从先到后的顺序,用笔在画面上写好"1,2,3,4"。
(3)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第4也下半部分的图画,幼儿自主完成练习。
教师:请你观察画上面有什么,同样请你照从先到后的顺序,用笔在画面上写好"1,2,3,4"。
4、检阅操作手册完成情况,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此活动虽然是个旧题目,但设计者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幼儿自己操作,观察理解,最后得出结论。比如掌握难点“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都是主要让幼儿自己动手拨针,亲自尝试,验证得出结论。结尾部分也比较新颖,采用游戏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一步掌握了学习内容。延伸活动中制作小钟表也是一个理解内化的过程。
编辑推荐
时间大班教案(篇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大班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教案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作为一名幼儿园大班老师该怎么写好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间大班教案(篇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目标:
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3、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动评价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来由星期二、三……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和孩子们星期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梅花、桃花、兰花……”可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跟花儿们的名字一样了吗?”
反思
一、紧扣幼儿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活动中的挑战性。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星期的周期性和序列性占了主要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孩子们基本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只需帮助其提炼经验即可,如果还只是延续此类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对于幼儿来说,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于活动本身,想让他们稳定地沉浸在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中,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有一定挑战性的,需要通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而这个挑战性又不能脱离生活,因此结合"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前天"的推算活动,能极大的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且此类推算也能为生活服务。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地认为,用教语言的方法来教数学,尽量多讲,多操
作,多练习,孩子自然就会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而这种主体的理解必须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整个活动,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妈妈和她的宝贝,小猪送蛋糕等形式,让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教与学其乐融融,相得益彰。
时间大班教案系列4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材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我们将从各个角度来剖析和深入分析《时间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时间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不少孩子时间观念淡薄,不懂得珍惜时间。家长也经常反映每天来园前孩子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影响家长上班。而如今教师除了要帮助幼儿学会学习,更应该让他们学会如何生活,如何适应社会,为幼儿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于是我们设计了此活动,通过活动体验、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幼儿感知时间,发现时间的价值和自身努力的关系,从而达到促使幼儿学会利用时间,珍惜时间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知道时钟的基本用途。
2、感知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时钟一个、秒表一只、小鼓一面。
2、一定数量的雪花片,呼啦圈、沙包、皮球若干,记录纸、笔。
3、幼儿有一定的计数和记录经验。
活动过程:
1、认识时钟,调动幼儿关于时间的经验。
⑴出示时钟。
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⑵引导幼儿学会看时间7点整和8点整。
提问:你会看时间吗?这是几点?你怎么知道?
早上7点你在干什么?
早上8点你在干什么?
小结:长针指向12,短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整。
⑶幼儿经验介绍:在早上7点到8点这一小时里做了哪些事情?
(评析:开门见山,直接让幼儿认时钟、看时间进入学习情景,并有意识地调动幼儿经验,让幼儿回忆早上7点到8点这一小时时间段里经常做哪些事情,使抽象的时间与幼儿实际的生活建立起联系,以此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
2、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幼儿前后两次插雪花片,纵向比较一分钟内插雪花片的结果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师:“原来在一小时里我们可以做这么多事情,那么你们知道一分钟里我们可以做多少事情吗?”
⑴幼儿第一次游戏,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无意识插雪花片)。
师:“瞧,那里有一些雪花片,让我们用一分钟的时间来玩一玩吧!”
⑵幼儿邻座相互交流。
师:“看看你插出了什么东西?用了几片雪花片?为什么同样是一分钟,有的小朋友插了3片,有的插了7片,还有的插了12片呢?”引导幼儿发现加快速度就可以。
⑶幼儿第二次游戏,体验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有意识插雪花片)。
师:有的小朋友说只要动作快就能插得多,现在让我们再来比一次,看看这次能不能比上次插得更多、更大!时间还是一分钟!
⑷幼儿前后两次自身对比交流。
师:“看看这次你用了几片雪花片,和第一次插的比较一下,是不是加快速度后比第一次插得更多、更大了?”
⑸请幼儿迅速将2次的作品放入雪花片筐子里。
(评析:通过让幼儿前后两次插雪花片,第一次无意识,第二次有意识抓紧时间,纵向比较相同时间内插雪花片的数量和质量,以此感受一分钟的长短。这一环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注重幼儿感性基础上的操作、体验,感受和理解。)
3、开展体育游戏,幼儿轮流玩三种不同的体育器具,进一步感知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并学会计数和记录。
⑴创设活动情境,交代活动要求。
师:“虽然一分钟时间很短,但只要我们抓紧时间,加快速度也能做很多事情。现在我们来玩体育游戏——“与时间赛跑”。老师为你们准备了3种体育器具:皮球、沙包、呼拉圈,大家可以每一种轮流玩一玩,而且要边玩边数,把每一次的个数记录在旁边桌子上的记录纸上,每次的时间都是一分钟,三种器具都要轮流玩到。”
(请个别幼儿示范,交代游戏规则)
皮球:要求拍接球,拍一个接一个,并边拍边数。
沙包:要求自抛自接,抛上去接住了算一个。
呼拉圈:将圈套在脚下,由下往上套圈,并边套边数。
⑵幼儿分别玩三种体育器具,并记录结果。
创设游戏情境,教师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发指令,调动活动气氛:第一次听信号,第二次采用倒计时,第三次用鼓声计时。(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记录情况,发现记录错误的要及时提醒,强调游戏规则。)
⑶幼儿带回记录纸,坐上位相互交流活动的结果。
⑷集体交流,比较评出各项目玩得快和多的幼儿。
(评析:创设情境,利用竞赛性的体育游戏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时间的节奏和紧迫感,学会自主选择和轮流分享,在玩乐中升华主题——与时间赛跑。教师适当渲染活动气氛,把活动推向高潮。要求幼儿边玩边数并记录个数,这是个难点,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观察和引导,强化规则意识,帮助幼儿准确记录。此环节主要通过幼儿自身体验以及和同伴横向比较,感知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4、利用现场的情景和资源,促进同伴互动,激励幼儿学会抓紧时间、珍惜时间,拓展和迁移经验。
⑴鼓励幼儿快速整理场地、器具,使幼儿更深刻地感受到只要抓紧时间、加快速度,一定能做更多的事情,让幼儿感受同伴集体合作的力量。
指导语:刚才我们在比赛时把东西弄乱了,现在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来整理一下,雪花片要拆开放到箩子里,记号笔和记录纸收好,呼拉圈、沙包和皮球分别归类放到筐里。看看我们需要几分钟就可以整理好。(教师看时间告诉幼儿只用1分39秒,幼儿欢呼。)
⑵启发幼儿讨论:平时我们应该怎样抓紧时间?教育幼儿要珍惜时间。
(评析:教师利用现成的场景和资源,鼓励幼儿抓紧时间,整理活动器具,渗透习惯的培养和合作意识的养成,这一环节简单而自然,适时而巧妙,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时间观念,有效地促进儿童行为的正迁移,揭示了主题,体现了活动的教育性。)
时间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2、能听口令进行前后左右的运动,提高身体协调性。
3、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长条绸布、篮球、遥控汽车各一个。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前后左右。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听教师口令进行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地走动。
2、游戏:齐心协力。
(1)幼儿共同手持长条绸布,合作进行前进行走、下蹲起立、旋转奔跑等动作。
(2)幼儿分别站在长条绸布两旁,双手用力将长条绸布绷紧。教师将皮球、遥控汽车在绸布上来回滚动、行走,让幼儿感受合作玩游戏的快乐。
3、游戏:同舟共济。
(1)创设游戏情境:现在我们在海面上划着船,海面上的浪很大,我们要齐心协力到达岸边。
(2)幼儿4人一组用力"划船",教师及时表扬有坚持性、勇敢到达岸边的幼儿。
(3)遭遇暴风:幼儿听教师口令前后左右摆动身体,共同战胜困难。
4、放松活动:爱的传递。
幼儿围站成一个大圈,相互传递爱的亲吻,活动结束。
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跨跳、钻爬的动作技能,我们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组织和帮助他们投入到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观察力,而且发展了动作的协调性和敏捷性,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目标明确又兴趣盎然,在老师一个又一个更高的要求下不断小结和提高匍匐前进的技能,很快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这个难点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突破了。孩子们要通过各种障碍物才能到达投掷点,这个挑战不太容易可又能够做得到,所以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游戏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时间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围绕话题进行交流,会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喜欢幼儿园,能感情的回忆、讲述自己在园的生活。
3知道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珍惜幼儿园三年的时光。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能反映幼儿在园三年中各个时期的物品,布置展览。
2.家长与幼儿共同回忆三年生活中的点滴,记录在纸上或录在磁带中。
3.《幼儿成长记录册》。
活动过程:
1.通过对比,感受成长的快乐。
(1)出示一位幼儿小班与大班的照片各一张。提问:小朋友,你们看他是谁呀?他有什么变化?
(2)提问:你还记得小班时自己是什么样?这三年来你有了哪些变化呢?
教学反思:
《老师再见了》是一首好听和感动的歌曲。在学习歌曲前,我首先让你给幼儿回忆以前的的幼儿园生活,让他们说说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很多小朋友都激动的说着自己的历史。谈话的铺垫,我再进一步进行了提问,:“我们在这幼儿园是最后两周了,你们有什么感想吗?”幼儿都说舍不得幼儿园,舍不得老师,说着着说着枭潇居然哭了起来,说不想离开老师。因此学习《老师,再见了》这首歌曲,充分表达了小朋友的心情。但是这首歌曲的难点是幼儿对于曲调上比较难掌握,时而高亢,时而柔美,因此幼儿在学习这首儿歌时比较吃力。在有些音调上上不去,然后突然变换音调,让有的幼儿又转换不过来,因此导致了幼儿唱歌走调的现象。在《指南》艺术部分指出:“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对于出现的这种问题,我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因此只有让幼儿一句句的慢慢的学习,一节活动下来,大部分幼儿还是未能完全掌握歌曲。因此我只有在后面的空闲时间让幼儿多加练习,争取让幼儿唱的准确不跑调。
不足:教师不应该一味的只要求幼儿学会歌曲,而应该不让幼儿体会歌曲的情感,感知歌曲的意思,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
时间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促进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
2. 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
3. 增强幼儿团队合作意识培养;
4. 体验在集体运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皮球1个、长的红布4条、遥控汽车1辆。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变得快
教师将红布举过头顶,幼儿站立红布下,完成下列动作:
. 及时调整步伐跟随红布左右移动方位变化;
. 及时调整步伐跟随红布上下移动方位变化。
(二)游戏:球儿滚滚
幼儿站立于红布两侧拉起红布形成通道,并互相协作完成下列动作:
. 教师将球快速滚动过红布,提示幼儿将红布拉开并保持平整;
. 教师将球放置于红布一侧,提示幼儿利用站立姿势的变化,将球滚动到另一侧;
. 教师进一步提升难度,在红布上开遥控汽车。
(三)游戏:跨越彩虹
幼儿站立于红布一侧:若干幼儿拉起红布形成四条横向通道,并互相协作完成下列动作:
. 在红布上跑动
. 在红布上爬行
(四)游戏:舞龙
幼儿将红布至于头顶,并用手臂拉开,形成长龙,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 直线走
. 曲线走
. 变速走
. 转向走或跑
(五)放松游戏:同心协力
. 幼儿排成一列横队,手持红布按节奏前进
时间大班教案(篇二)
身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大班老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教案,教案可以让小朋友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大班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时间大班教案(篇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目标:
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3、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动评价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来由星期二、三……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和孩子们星期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梅花、桃花、兰花……”可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跟花儿们的名字一样了吗?”
反思
一、紧扣幼儿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活动中的挑战性。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星期的周期性和序列性占了主要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孩子们基本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只需帮助其提炼经验即可,如果还只是延续此类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对于幼儿来说,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于活动本身,想让他们稳定地沉浸在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中,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有一定挑战性的,需要通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而这个挑战性又不能脱离生活,因此结合"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前天"的推算活动,能极大的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且此类推算也能为生活服务。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地认为,用教语言的方法来教数学,尽量多讲,多操
作,多练习,孩子自然就会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而这种主体的理解必须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整个活动,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妈妈和她的宝贝,小猪送蛋糕等形式,让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教与学其乐融融,相得益彰。
[参考]大班教案认识时间5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老师在写了教案课件后,也能让老师很好去总结和反思,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也许以下内容“大班教案认识时间”合你需求,希望以下网页内容能给你帮助!
大班教案认识时间(篇1)
目标:
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3、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动评价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来由星期二、三……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和孩子们星期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梅花、桃花、兰花……”可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跟花儿们的名字一样了吗?”
反思
一、紧扣幼儿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活动中的挑战性。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星期的周期性和序列性占了主要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孩子们基本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只需帮助其提炼经验即可,如果还只是延续此类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对于幼儿来说,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于活动本身,想让他们稳定地沉浸在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中,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有一定挑战性的,需要通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而这个挑战性又不能脱离生活,因此结合"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前天"的推算活动,能极大的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且此类推算也能为生活服务。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地认为,用教语言的方法来教数学,尽量多讲,多操
作,多练习,孩子自然就会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而这种主体的理解必须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整个活动,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妈妈和她的宝贝,小猪送蛋糕等形式,让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教与学其乐融融,相得益彰。
大班教案认识时间(篇2)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1- 7的数字娃娃,大写数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图片7张,四个星期转盘,星期娃娃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星期的顺序性。
1、现在我们要和数字娃娃一起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听的时侯要仔细听,故事里讲了什么。
老师讲述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讲完后提问:
(1)星期妈妈一共有几个孩子?
(2)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3)老师随幼儿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顺序。)强调: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请你们帮星期妹妹来排队,好吗?(排好队后读一读)
二、今天星期妈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星期宝宝们的值班表,我们一起来看看。
(1)老师出示挂历,引导幼儿观察。
(2)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3)那么星期宝宝就是看着最上面的星期来值班的,我们来看一看12月份,它们分别能值几次班。
(4)带幼儿观察挂历,说一说12月共有几个星期。
三、游戏:找一找星期几不见了。
四、游戏:我是星期几(1)请3-5名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什么颜色的星期几。
五、游戏:颜色星期排排队。
六、游戏:手拉手转个圈七、活动评价,结束活动今天,我们知道了星期宝宝们是怎样轮流值班的,也知道他们是有顺序性和周期性的,相信小朋友以后也知道按照星期去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这样我们大家的生活才会井井有条。
活动反思:
一、紧扣幼儿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活动中的挑战性。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星期的周期性和序列性占了主要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孩子们基本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只需帮助其提炼经验即可,如果还只是延续此类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对于幼儿来说,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于活动本身,想让他们稳定地沉浸在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中,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有一定挑战性的,需要通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而这个挑战性又不能脱离生活,因此结合"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前天"的推算活动,能极大的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且此类推算也能为生活服务。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地认为,用教语言的方法来教数学,尽量多讲,多操作,多练习,孩子自然就会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而这种主体的理解必须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整个活动,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妈妈和她的宝贝,小猪送蛋糕等形式,让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教与学其乐融融,相得益彰。
大班教案认识时间(篇3)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时间“星期"》
【课题生成】
幼儿数学活动要求教师们在活动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使幼儿真正理解一个数学概念,并掌握这一概念的的属性。“星期”这一时间概念的属性之一是其顺序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之二是其周期性(七天一循环,周而复始)。因此,此数学活动宗旨就是让幼儿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即“周”这一概念。其次、还要注意到紧密联系幼儿已有的序数、邻数的知识,联系幼儿生活中天天伴随“星期×”的经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各一台,录有童话电《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磁带一盒。星期转盘游戏的课件,星其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小组数相同)。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了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3分钟左右)。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助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谁呀;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形式进行。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自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18,20分钟)
(1)听文学作品《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童话故事,第一遍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老师出面期妈妈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
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边听录音,边思考。
(2)听录音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放录音同时随故事情节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星期一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亏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其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町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呢(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3、幼儿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8~10分钟)。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和星期×。(意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概念。)
4、活动评价(2分钟)。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淡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往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子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戈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都非常可爱,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排圆溜溜的脑袋:“梅花、桃花、兰花…~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同花的名字一样吗?”
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觉得它们都非常聪明,伶俐,于是她叉快乐地喊了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她边说边伸出一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圆溜溜的脑袋:“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叉停住了,“哎呀,不行,这不是跟小腮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又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大脑袋自言自语地说:“啊哈!我真糊涂,七个孩子不正好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吗?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排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太别扭了,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算取好啦!”
过了一会,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色的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大。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地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手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
【效果评析】
此教学活动以游戏贯串始终。开始部分以“数字娃娃排队”“数字娃娃找邻居”游戏形式复习巩固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激励了幼儿学习热情,为新授作了知识铺垫。新授部分以幼儿喜爱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向幼儿介绍“星期”知识,幼儿在全神贯注地欣赏中,了解了星期的有关知识,并对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有了粗浅的理解。紧接着通过星期转盘游戏,幼儿在实际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了星期概念的内涵,透彻地理解了星期的顺序性,突破了星期周期性这一难点。然后通过活动评价,使幼儿主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整理、概括,在理解的前提下学习运用数学语言。最后幼儿在有趣的角色游戏中,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情况,轻松愉快地结束教学活动。整个活动寓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幼儿在动静交替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
【专家点评】
看到本课题的生成,教师对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以及教学方法和步骤的思考,可以看出教师已能对所组织的数学活动进行理性的思考了,幼儿园数学活动是一种充满理性的活动,而我们白教师常常还只是停留在追求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变化上,能从理解的高度去思考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人还较少。希望幼儿教师学会从经验到理论的提升。
【反思与讨论】
淡谈你对有关幼儿数学教学方面理论的了解和认识。
大班教案认识时间(篇4)
活动目的:
1.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12个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为什么只有28天(不讲闰年和闰月)。
2.让幼儿学会看日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从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并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自制日历一大张(要求数字尽量写大)。
2.回答问题的卡片若干张。发动全班幼儿收集各式各样的挂历、墙历、台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老师自制的日历,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看。知道这就是日历。
二、认识日历。
1、根据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辨认这是哪一年的日历?并向幼儿介绍每一大格内是一个月的日历,数数一共有几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几个月了。并告诉幼儿一年中所有的天数加起来共有365天。
2、幼儿看黑板上的大日历,回答问题:
a、一个大格子里(即每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让幼儿自己看格子里的数字来回答)
b、为什么有的格内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吗?师讲故事后小结:此日历使用至今,规定为一月大,二月平,(老师一边说,一边指着日历中每一个月所示的天数给幼儿看)。
3、继续教幼儿看日历,让幼儿知道,每大格内,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几,从星期日开始,接下去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要求幼儿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先集体回答,请个别幼儿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然后再请个别幼儿回答,并自己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
三、幼儿尝试看日历。
1、给每组幼儿发一张全年日历,让幼儿自己练习看日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说出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再请小朋友二人一组,一人说出日期,另一人在日历表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几次后二人互换。
2、提问幼儿:每周有几天要上幼儿园?(5天)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一周共有几天呢?再指导幼儿看看自己的日历表,明确7天为一周,一周共有7天。
3、老师讲解一年的意义,如过了一年,小朋友都长大了一岁。师问:20xx年你们有多大了?那时你们想干什么事?(请幼儿自由发言。)
四、巩固提问: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几个月?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几月,有多少天?一星期有几天?
回答完后,再让部分幼儿上来抽老师手里的卡片,卡片上提什么问题,就回答什么问题,答对的奖一朵小红花。
五、欣赏诗歌《时间伯伯》,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六、各种日历展览。告诉幼儿,日历可做成各种形状,如挂在墙上的叫挂历,贴在墙上的单张日历叫墙历,放在桌上的叫台历,还有小日历卡,有的手机上也有日历。
最后让全体幼儿自由地参观各种漂亮的日历,评评哪一种最好看,设计得最美,自己最喜欢哪一种。
活动延伸:
1、家中,让幼儿从日历上找到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自己练习每天看日历。
2、教室里挂一个日历,让幼儿每天来幼儿园时,轮流撕下一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附诗歌:时间伯伯时间伯伯时间伯伯,你是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停止自己的脚步,从过去走到现在,从昨天走到今天,从现在走向将来。时间伯伯,叔叔阿姨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一定爱惜你,跟随你的脚步,做时间的小主人。
大班教案认识时间(篇5)
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解、辨认钟面针的长短,让幼儿基本掌握钟面分针、时针和数字间的初步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让幼儿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通过游戏体验、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活动准备:准备大时钟一只(可拨动操作)、挂钟一只、挂图一张;幼儿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钟面学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谜语引出课题:兄弟俩个好朋友,围着柱子转呀转,弟弟要比哥哥长,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会悄悄地溜走。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2.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请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时钟(幼儿找时钟)。
3.教师提问:我们平时用什么来看时间?
二、活动组织
(一)认识时钟
1.师:启发幼儿自己说说对时钟的认识。
2.师:出示可拨动操作的大教具钟面。请小朋友观察钟面,说说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说说它们的名称。
3.幼儿:进行观察;尝试描述钟面上的部件与名称;说说数字。
4.师:指导幼儿分组操作大的教具钟面,熟悉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
幼儿:小组人员分别指时针、分针等。
(二)认识整点
1.幼儿:4人小组讨论时针和分针指的地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请幼儿仔细观察钟面,尝试着读钟面上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时间的好方法。(幼儿思考后举手回答)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某整点)。
4.游戏
游戏一:抢答。教师拨教具钟指向某整点,幼儿抢答说出几时?
游戏二:拨一拨。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拨学具钟(小组同伴间可轻轻地讨论)。
游戏三:画一画。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在纸质钟面上画出来。
(三)学习认识半点
1.师:出示大教具钟,指导幼儿学习认识半点,初步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2.引出认识半点的方法
(1)师问:当时针在2个数字中间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时间该称哪个半点?(幼儿思考、回答)(2)幼儿:观察学具;4人小组讨论;讲出半点的特点。
3.练一练
幼儿:拨钟、辨认半点练习游戏。
三、巩固新知
1.游戏一:争分夺秒看谁认得快。
师:宣布游戏规则,全班幼儿参赛,辨认时针、分针;整点、半点。
2.游戏二:小小修表匠教师报出某一整点、半点,但出示有残缺的钟面,让幼儿观察、辨认后,在自己的学具钟上进行修理(添画出正确的时间)。
四、延伸活动
1.小结。
2.拓展
(1)师:请小朋友讲一讲,我们参观过的小学,小哥哥、小姐姐们几点做广播操?几点开始上课?可不可以迟到?
(2)猜一猜:古人在没有发明钟表前是怎样看时间的?
(3)介绍古老的钟:观察挂图上古老的各种不同的钟
[课件系列] 时间大班教案壹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大班老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当然少不了教案,教案可以让小朋友能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幼儿园大班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系列] 时间大班教案壹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钟面主要结构的认识。
2、学会认识整点、半点的书写方式,掌握认识钟面整点、半点的方法。
3、愿意动手操作,增强时间观念。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整点和半点。
2、难点:掌握认识整点和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2、物质准备:PPT、画好的钟面图画纸每人6张、笔每人1支、时钟2座。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创设情境提问,让小朋友们回忆巩固对钟面主要结构认识。老师请来了一面钟(PPT),它来得太匆忙,好像丢了什么东西,请大家一起帮他找回来吧!小结:钟上面有时针、分针、1—12按顺序排列的数字,其中分针长,时针短。
二、利用PPT上面的图片,举例讲解整点、半点的特征,使幼儿学会辨认整点、半点的书写方式。
(一)、整点和整点的书写方式小朋友们都认识了钟长什么样,那都会看时间吗?
1、播放PPT,请幼儿回答这是几点?为什么?2、我们应该怎样书写?(PPT展示书写方式)小结:当长针(分针)指到12时,时钟(短针)指的数字几就是几点钟。
(二)、认识半点和半点的书写方式j1、现在是几点钟?现在长针和短针有什么变化?
2、长针指在6,短针指在7和8中间,这就是7点半。
3、表示半点的时候,长针一定是指着6的,短针一定是指在两个相邻数字的中间。
4、表示半点时,用数字怎么表示?(7:30)小结:分针指着6时,时针一定会指在两个相邻数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几,就是几点。三、操作(一)请两名幼儿上台,操作时钟。根据老师说出的半点,转出指定的时间。
1、教师说出任意半点,幼儿操作。
2、教师引导下面幼儿集体检验。
(二)请幼儿观察自己手中的钟面,引导幼儿回忆一日生活流程的时间,并请他们在钟面上画出来。
1、我们在幼儿园中一天时间安排是怎么样的呢?(8:00入园——11:30午饭——12:30午睡——下午2:30起床——4:30晚饭——5:00放学)2、在钟面上画出相应的时间。
3、对照PPT一一幼儿相互检查操作结果。
(三)完成幼儿用书第18—19页书上这些时间你都认识吗?请把对应的时间连一连。四、活动延伸带领幼儿在户外游戏时,玩老狼老狼几点钟。
大班教案认识时间汇总5篇
这是我从网络上搜索到的一篇《大班教案认识时间》文章。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 设计有创意的教学课件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感谢您的阅读!
大班教案认识时间 篇1
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解、辨认钟面针的长短,让幼儿基本掌握钟面分针、时针和数字间的初步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让幼儿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通过游戏体验、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活动准备:准备大时钟一只(可拨动操作)、挂钟一只、挂图一张;幼儿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钟面学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谜语引出课题:兄弟俩个好朋友,围着柱子转呀转,弟弟要比哥哥长,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会悄悄地溜走。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2.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请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时钟(幼儿找时钟)。
3.教师提问:我们平时用什么来看时间?
二、活动组织
(一)认识时钟
1.师:启发幼儿自己说说对时钟的认识。
2.师:出示可拨动操作的大教具钟面。请小朋友观察钟面,说说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说说它们的名称。
3.幼儿:进行观察;尝试描述钟面上的部件与名称;说说数字。
4.师:指导幼儿分组操作大的教具钟面,熟悉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
幼儿:小组人员分别指时针、分针等。
(二)认识整点
1.幼儿:4人小组讨论时针和分针指的地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请幼儿仔细观察钟面,尝试着读钟面上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时间的好方法。(幼儿思考后举手回答)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某整点)。
4.游戏
游戏一:抢答。教师拨教具钟指向某整点,幼儿抢答说出几时?
游戏二:拨一拨。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拨学具钟(小组同伴间可轻轻地讨论)。
游戏三:画一画。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在纸质钟面上画出来。
(三)学习认识半点
1.师:出示大教具钟,指导幼儿学习认识半点,初步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2.引出认识半点的方法
(1)师问:当时针在2个数字中间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时间该称哪个半点?(幼儿思考、回答)(2)幼儿:观察学具;4人小组讨论;讲出半点的特点。
3.练一练
幼儿:拨钟、辨认半点练习游戏。
三、巩固新知
1.游戏一:争分夺秒看谁认得快。
师:宣布游戏规则,全班幼儿参赛,辨认时针、分针;整点、半点。
2.游戏二:小小修表匠教师报出某一整点、半点,但出示有残缺的钟面,让幼儿观察、辨认后,在自己的学具钟上进行修理(添画出正确的时间)。
四、延伸活动
1.小结。
2.拓展
(1)师:请小朋友讲一讲,我们参观过的小学,小哥哥、小姐姐们几点做广播操?几点开始上课?可不可以迟到?
(2)猜一猜:古人在没有发明钟表前是怎样看时间的?
(3)介绍古老的钟:观察挂图上古老的各种不同的钟
大班教案认识时间 篇2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1- 7的数字娃娃,大写数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图片7张,四个星期转盘,星期娃娃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星期的顺序性。
1、现在我们要和数字娃娃一起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听的时侯要仔细听,故事里讲了什么。
老师讲述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讲完后提问:
(1)星期妈妈一共有几个孩子?
(2)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3)老师随幼儿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顺序。)强调: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请你们帮星期妹妹来排队,好吗?(排好队后读一读)
二、今天星期妈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星期宝宝们的值班表,我们一起来看看。
(1)老师出示挂历,引导幼儿观察。
(2)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3)那么星期宝宝就是看着最上面的星期来值班的,我们来看一看12月份,它们分别能值几次班。
(4)带幼儿观察挂历,说一说12月共有几个星期。
三、游戏:找一找星期几不见了。
四、游戏:我是星期几(1)请3-5名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什么颜色的星期几。
五、游戏:颜色星期排排队。
六、游戏:手拉手转个圈七、活动评价,结束活动今天,我们知道了星期宝宝们是怎样轮流值班的,也知道他们是有顺序性和周期性的,相信小朋友以后也知道按照星期去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这样我们大家的生活才会井井有条。
活动反思:
一、紧扣幼儿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活动中的挑战性。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星期的周期性和序列性占了主要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孩子们基本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只需帮助其提炼经验即可,如果还只是延续此类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对于幼儿来说,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于活动本身,想让他们稳定地沉浸在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中,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有一定挑战性的,需要通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而这个挑战性又不能脱离生活,因此结合"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前天"的推算活动,能极大的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且此类推算也能为生活服务。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地认为,用教语言的方法来教数学,尽量多讲,多操作,多练习,孩子自然就会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而这种主体的理解必须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整个活动,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妈妈和她的宝贝,小猪送蛋糕等形式,让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教与学其乐融融,相得益彰。
大班教案认识时间 篇3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提问: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
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
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
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
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
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延伸活动:
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游戏作引导,以掌握概念为目标,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动手和观察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点,同时又渗透了时间观念教育,将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学习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这个环节时刚开始时有点不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活动更加活跃,效果更好。
大班教案认识时间 篇4
活动目的:
1.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12个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为什么只有28天(不讲闰年和闰月)。
2.让幼儿学会看日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从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并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自制日历一大张(要求数字尽量写大)。
2.回答问题的卡片若干张。发动全班幼儿收集各式各样的挂历、墙历、台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老师自制的日历,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看。知道这就是日历。
二、认识日历。
1、根据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辨认这是哪一年的日历?并向幼儿介绍每一大格内是一个月的日历,数数一共有几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几个月了。并告诉幼儿一年中所有的天数加起来共有365天。
2、幼儿看黑板上的大日历,回答问题:
a、一个大格子里(即每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让幼儿自己看格子里的数字来回答)
b、为什么有的格内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吗?师讲故事后小结:此日历使用至今,规定为一月大,二月平,(老师一边说,一边指着日历中每一个月所示的天数给幼儿看)。
3、继续教幼儿看日历,让幼儿知道,每大格内,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几,从星期日开始,接下去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要求幼儿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先集体回答,请个别幼儿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然后再请个别幼儿回答,并自己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
三、幼儿尝试看日历。
1、给每组幼儿发一张全年日历,让幼儿自己练习看日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说出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再请小朋友二人一组,一人说出日期,另一人在日历表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几次后二人互换。
2、提问幼儿:每周有几天要上幼儿园?(5天)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一周共有几天呢?再指导幼儿看看自己的日历表,明确7天为一周,一周共有7天。
3、老师讲解一年的意义,如过了一年,小朋友都长大了一岁。师问:20xx年你们有多大了?那时你们想干什么事?(请幼儿自由发言。)
四、巩固提问: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几个月?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几月,有多少天?一星期有几天?
回答完后,再让部分幼儿上来抽老师手里的卡片,卡片上提什么问题,就回答什么问题,答对的奖一朵小红花。
五、欣赏诗歌《时间伯伯》,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六、各种日历展览。告诉幼儿,日历可做成各种形状,如挂在墙上的叫挂历,贴在墙上的单张日历叫墙历,放在桌上的叫台历,还有小日历卡,有的手机上也有日历。
最后让全体幼儿自由地参观各种漂亮的日历,评评哪一种最好看,设计得最美,自己最喜欢哪一种。
活动延伸:
1、家中,让幼儿从日历上找到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自己练习每天看日历。
2、教室里挂一个日历,让幼儿每天来幼儿园时,轮流撕下一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附诗歌:时间伯伯时间伯伯时间伯伯,你是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停止自己的脚步,从过去走到现在,从昨天走到今天,从现在走向将来。时间伯伯,叔叔阿姨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一定爱惜你,跟随你的脚步,做时间的小主人。
大班教案认识时间 篇5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时间“星期” 》
幼儿园数学教案:认识时间“星期”
活动目标:
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
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
3、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来由星期二、三……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梅花、桃花、兰花……”可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跟花儿们的名字一样了吗?”
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聪明,非常伶俐,于是他又快乐地喊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宝宝、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又停住了,“哎呀,不行、不行,这不是和小朋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有想呀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的地说:“啊哈!有了、有了,我的孩子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来取名吧!”“、星期六、星期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名字很别扭,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了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地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总算取好了。”
过了一会儿,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这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衣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五件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里衬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受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