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大班艺术教案:声音与足迹精选一则。
成为一名合格的大班老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为了让小朋友们开心的学习,怎么少得了教案呢。教案可以让小朋友能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如何才能将幼儿园大班教案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案模板」大班艺术教案:声音与足迹精选一则”,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设计意图】
一个音乐活动如何吸引孩子,如何体现孩子的参与性和创造性,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设计这一音乐活动,意在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不同的声音效果。活动以故事为线索,循序渐进地开展,发展幼儿对声音的感受力与想像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声音,促进幼儿对图形记谱形式的基本理解。
2.通过对动作的体验,帮助孩子了解不同的声音效果。
【活动准备】
1.乐器:大鼓、手鼓、响板、木琴;手偶:灰老鼠、蓝老鼠、小猫。
2.几个乒乓球,画有一些蓝色脚印的图形记谱,给孩子们制作图形谱的材料:大圆点、小圆点、直线、波浪线。
【活动过程】
1.故事导人。
(带手偶)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有一只灰老鼠住在桥底,一天,它在桥下等它的客人。等着等着,突然它听到桥上有咚咚、咚咚的声音(双手有节奏地拍膝盖Ill,模仿胖子走路的声音),哦,原来是一个胖子从桥上经过,他不是我的客人。过了一会儿,灰老鼠听到一个很轻的声音(双手在地板上轻轻拍打,模仿小猫的脚步声),噢,是一只猫,它可不是我的朋友。又等了一会儿,灰老鼠听见咕噜、咕噜的声音(搓手模仿球滚动的声音),这只皮球也不是来看我的。灰老鼠继续等,这时候它听到了吱吱、吱吱的声音(用指尖在地板上轻轻地敲,模仿老鼠的脚步声),嗯,我的朋友来了。(教师出示另一只蓝老鼠手偶。)
2.感受声音与动作的关系。
教师再讲一遍故事,同时请小朋友分别扮演胖子、小猫、球、小老鼠,用手、脚和声音模仿他们从桥上经过的情形,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乐器给动作伴奏。
(1)教师出示大鼓、手鼓、响板、木琴和几个乒乓球,请小朋友帮助老师确定大胖子先生、小猫咪、球和蓝老鼠分别适用哪些乐器来表现。
(2)幼儿选择合适的乐器,并用乐器模仿胖子、小猫、球和小老鼠从桥上经过的声音。
4.游戏:音乐和动作。
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用乐器表现胖子、小猫、球和小老鼠从桥上经过的声音,另一组用动作表现胖子、小猫、球和小老鼠从桥上经过的声音,交换游戏。
5.续讲故事。
灰老鼠问蓝老鼠在路上看见了什么,蓝老鼠说:我看见有人在桥上洒了油漆,所有过路的都留下了蓝色的脚印,有胖子的、小猫的、球的,还有我的蓝脚印,我把这些脚印画下来了。
引导幼儿看大桥上的蓝脚印图,理解图形记谱的形式。
(1)教师拿出一幅大桥上的蓝脚印图,让孩子们描述,说说都有谁的脚印。
●●●●●●/\/\/\/\●●●●●●/\/\/\/\
(2)请小朋友听老师的指挥,用各种乐器尝试演奏这段大桥上的音乐。
6.试创作桥的音乐。
(1)发给幼儿制作图形谱的材料(大圆点、小圆点、直线、波浪线),幼儿分组进行创作。
(2)请幼儿演奏及欣赏各自创作的桥的音乐。
【设计评析】
用乐器表现故事中的声音,让孩子容易理解、想像,使故事里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整个活动循序渐进地展开,从用乐器模仿故事里的声音效果过渡到用乐器与图谱结合,使孩子很自然地了解图形记谱的形式。
编辑推荐
[推荐课件]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鸭子上桥》精选一则
身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大班老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教案,教案可以让小朋友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写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关于好的幼儿园大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荐课件]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鸭子上桥》精选一则”,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设计意图:
《鸭子上桥》是一首活泼欢快,伴有一定的情境的歌曲。第一段歌词琅琅上口,也较为浅显易懂,容易孩子们记忆,第二段歌词涉及到8至1的倒数问题;在旋律方面,歌曲中有间奏停顿和附点的问题,因此,我认为该内容比较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通过歌唱活动,让幼儿愉悦身心,抒发自己的感情,体验一种变换歌词、玩唱歌曲的思维挑战与惊喜。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初步学唱歌曲,体验自主学习带来的快乐。
2.学习借助图谱来理解记忆歌词,利用图谱突破重难点。
3.喜欢歌唱活动,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重难点:
把握间奏后的斜街流畅及说唱的节奏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背景图;有关歌曲图谱的课件;平衡木。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关于倒数的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一、练声训练1=C—E
通过模仿鸭子的叫声来练声,为幼儿接下来的歌唱作准备。
师:有一群小鸭子去郊游,它们在路上欢快的唱着歌,我们也有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一唱吧!
二、理解歌词内容,初步感知旋律,准确把握节奏
(一)理解歌词内容
出示小桥的背景底图,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二)欣赏歌曲第一段音乐,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
师:老师把这个鸭子上桥的故事编成了一首歌,请小朋友认真倾听,听听它们上桥的速度是一样的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歌。
(三)突破难点,把握节奏
1.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习歌曲间奏部分。
师:8只鸭子中有两只鸭子上桥时害怕了,有停了一下,你们听听是哪两只鸭子?(引导幼儿在三只鸭子和四只鸭子处练习间奏。)
2.传授附点知识。
(四)教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让幼儿整体感知节奏,并引导幼儿看着图谱,完整地朗诵一遍歌词内容。
三、学唱歌曲
(一)学唱第一段歌曲。
1.教师范唱第一段歌曲。
2.师幼一起演唱,表现歌曲中轻松、愉快的情绪。
(二)学唱第二段歌曲。
教师接着讲第二段鸭子下桥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鸭子下桥的故事内容,熟悉鸭子下桥的顺序。
1.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迁移学习第二段歌词内容,进一步巩固对歌曲节奏的认识。
2.教师范唱第二段歌曲。
3.师幼一起演唱歌曲第二部分,表现歌曲中轻松、愉快的情绪。
(三)完整欣赏整首歌曲。
(四)师幼一起完整演唱,表现歌曲中轻松、愉快的情绪。
(五)引导幼儿分组演唱鸭子上桥和鸭子下桥部分。尝试合作演唱歌曲。
(六)引导幼儿表演《鸭子上桥》的游戏。
请一组(8个幼儿)示范表演游戏。
四、结束
师:小朋友们,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一起到外面来玩这个游戏吧!
[教案范本]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特别的声音》推荐一则
身为一名优秀负责的大班老师对每一位小朋友尽职尽责,就要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让小朋友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为了让小朋友在课堂快速进入状态,老师们早早就写好了教案,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幼儿园大班教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范本]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特别的声音》推荐一则”,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设计意图
孩子们喜欢声音,特别喜欢制造声音,本活动正是符合孩子的这一兴趣点。让他们自由寻找物体敲击,他们会找到不同的材料,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然而孩子们的天性就是玩,他们会制造声音,但是不会关注声音、倾听声音,所以在预设活动的时候,还要特别引导孩子们在敲击物体的同时去关注它发出的声音,尝试模仿声音。让孩子们去倾听发出的声音,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敲击,这样比较有目的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自主寻找周围环境中的声音。
2.发现用同一“工具”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同。
活动准备
物质:金属勺
经验:已有敲击乐器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玩勺子乐器
1.教师手拿勺子敲敲自己的手心,发出“啪啪”的声音,教师再用勺子敲敲桌子,发出“笃笃”的声音。小朋友你们听,小勺子能在我们的身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2.幼儿自由敲击勺子乐器。
(二)寻找特别的声音
1.现在勺子想去外面找声音,你们能帮助它吗?
2.教师带领幼儿在园内用勺子“寻找”不同的声音,仔细听一听它发出的声音。
3.小朋友敲不同的东西,声音一样吗?你发现了哪些不同的声音?
4.教师引导幼儿演示几种自认为最特别的声音。如勺子敲石头、勺子敲水、勺子敲勺子,等等。让幼儿发现敲不同的东西敲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5.玩勺子,感受勺子与不同物体碰触所产生的不同声音的效果。
6.加大探索范围,寻找不同材质的物体进行敲击,发现同一“工具”敲击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不同声音。
[教案必备] 大班教案精选一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大班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教案准备。教案可以让小朋友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大班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教案必备] 大班教案精选一则》,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设计意图: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进入了单词表达的关键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非常重要:听大自然的声音;用缓慢、清晰的语气与宝宝面对面地说话;提供语言模仿的氛围等等。
宝宝对看到的各种汽车可感兴趣了,嘀嘀叭叭的喇叭声是他们最爱模仿的对象,根据这个典型现象设计的系列亲子活动,至始至终都围绕着汽车的声音和颜色开展,为宝宝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活动过程:
(一)“我来了”——点名游戏
家长目标:培养宝宝的自主意识,能主动地与人打招呼。
宝宝目标:知道老师点自己的名字,愿意与人打招呼,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
准备:小兔绒毛玩具一个。
过程:
1、配班老师抱着小兔藏在主班老师身后。
2、老师拍手点出宝宝的名字,请宝宝与小打招呼,每位宝宝依次进行。
3、师生一起唱《哈罗歌》,互相问候。
家庭延伸:在家里可让宝宝与全家人一起玩这个游戏。
(二)“聪明屋”——学习歌曲《汽车嘀嘀》
家长目标:指导宝宝分辨红黄两色小汽车。
宝宝目标:初步分清红和黄的颜色。
准备:兔宝宝绒毛玩具一个。
过程:
1、老师将兔宝宝骑在腿上,边示范演唱歌曲《汽车嘀嘀》,边做身体前后摇晃及上下颠膝动作。
2、家长让宝宝坐在大腿上和老师一起唱歌做动作。
3、连续演唱两遍歌曲。第一遍做身体前后及上下颠膝动作,第二遍做双腿左右摇晃及上下颠膝动作。
4、复习儿歌《小摇篮》。
家庭延伸:这首歌曲家长可以创编式填词,如“爸爸上班,妈妈上班,宝宝再见了……”。
(三)“智慧树”——蒙氏生活教学:红黄辨色
家长目标:指导宝宝分辨红黄两色小汽车。
活动目标:初步分清红和黄的颜色。
准备:红色、黄色小汽车若干。
过程:
1、老师运用蒙氏三阶段教学法教宝宝认识红色和黄色小汽车。
2、家长指导宝宝分辨红黄两色小汽车。
3、宝宝和家长一起将小汽车开回原处。
家庭延伸:在家中让宝宝找出红色或黄色的玩具,巩固对这两种颜色的认识。
「教案模板」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苹果》精选一则
当一名优秀的大班老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让小朋友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前必须要做的工作之一,如何才能将幼儿园大班教案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模板」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苹果》精选一则”,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苹果》
活动目标:
1.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发现作品中丰富的色彩美。
2.在仔细选苹果书屋情景中,乐于表现苹果光滑而丰富的颜色。
活动准备:
1.塞尚名画几幅
2.苹果数个,炫彩棒,剪刀,毛巾,记号笔
3.画有盘子的底板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苹果,让幼儿了解苹果有哪些颜色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礼物,是一个苹果。这个苹果有什么颜色
2、回忆我们小时候画的苹果是什么样的,体会我们从小就会画苹果。
师:我们小朋友都画过苹果了吗?你画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画的苹果都只有一种颜色,其实苹果是有点红,有点绿,还有的地方还有点黄,苹果柄这里还有点咖啡色,里面还是黑色的呢。
二.欣赏谈论:
1、欣赏作品:“桌上的苹果”
师:有一位画家,他也很喜欢画苹果,他画苹果的时候都会仔细的观察,静静的想,慢慢的画,最后画出了一幅非常有名的画“苹果”,这位画家就叫“塞尚”,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幅画。
幼儿欣赏交流:苹果都有些什么颜色?
2、欣赏作品:“一个苹果”(局部)共同分辨找出画面中苹果上有哪些颜色,从中了解塞尚画的很慢的道理。
三.共同尝试由幼儿寻找颜色,教师采用摩擦接色的方法操作,学着像塞尚那样认真画画。
四.操作尝试:挑水果
1、来到水果店:每张桌上放两个苹果,认真观察苹果上的颜色变化。
2、挑选:用记号笔画轮廓,用炫彩棒逐步添加颜色,使颜色接近调和。
3、买回家:剪下
五.观赏交流:装果盘从作品中找一找哪些苹果特别新鲜可装进果盘中,并尝试调整画面安排。
【教案模板】大班其他教案:印第安人精选一则
作为一位幼儿园大班老师,保证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就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小朋友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写好幼儿园大班教案,有哪些关键要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教案模板】大班其他教案:印第安人精选一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背景
早晨,孩子们和我正在操场上做操,他们发现负责幼儿园绿化的老伯伯正在修剪绿叶,一枝枝的绿叶躺在了地上。正正捡起一枝绿叶在身上笔划着,颉颉马上有所反应:你这样就像印第安人一样,用树叶来打扮自己。其它小伙伴们也纷纷效仿了起来,捡起绿叶在身上笔划,你一句,我一句,议论开了,教师意识到孩子自发生成的这一问题十分有教育价值,为此提出了问题:你们记得印第安人的样子吗?他们是怎样用绿叶打扮自己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于是孩子们将老伯伯剪下来的绿叶捡回了教室,自发的在中寻找有关印第安人的信息。就这样,印第安人的活动由此诞生了。
回到教室,大家迫不及待地在图书角、语音室中寻找相关资料,与大家分享(尽管不太多):菲菲找来了印第安人装扮自己的图片,寅寅找来了有关印第安人的文字资料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最古老的居民,主要从事狩猎、采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唯唯从
VCD中找到了印第安人庆祝的场面,我也在电脑中找出了印第安人的图片,并在桌面上建立一个文档,方便孩子观看。这些资料都是平时零散的放在教室中的,但孩子对这些都有一定的印象与经验,现在再这样分散着观看图片、录像的资料,则激发了他们更大的探索欲望。
过程
◆绿叶的消毒
看过了那么多的资料,孩子们就想马上动手进行装扮。
非常讲究卫生的月月马上阻止:这个树叶没洗过,上面有细菌,就这样放在衣服上是不卫生的。
几个女孩立即表示:对,这样是不卫生的。
大大咧咧的男孩认为:这又没什么关系,把树叶抖一抖,抖掉点灰就行了。
男孩和女孩互不相让,于是他们要求请出我们班的消毒专家大妈妈来评判。大妈妈请男孩们仔细观察树叶,他们发现树叶上的确有许多灰尘,再通过尝试,抖一抖,并不能将灰尘抖干净,这下他们明白了树叶应当消毒:他们请大妈妈调配了消毒水,观察大妈妈是怎样消毒的,自己再尝试。男孩可认真了,在浸消毒水前还会使劲地甩甩灰;女孩比较仔细,浸完消毒水后会用干毛巾将树叶擦干,防止把衣服弄湿。
◆树叶的裁剪、分类
幼儿装扮时所使用的工具都是自己准备的。开始时只局限于丝带和双面胶,但当正正找来剪刀后,许多幼儿也开始纷纷效仿。
正正:有的树叶太大太长了,贴在绳子上和旁边的树叶比长短不一样,我觉得不太好看。
夏天:印第安人会把树叶剪成各种好看的形状,贴在脸上、胸口,看上去很威猛。
严影:把树叶插在头发上,很漂亮,如果再有红色的花就更好了。
幼儿还将树叶按照不同的形状进行分类摆放,供应不同的需要:
寅寅:它的树叶是一串一串的,绑在腰上很方便。(黄杨)
高楚寒:它的树叶多,跳舞的时候摇起来声音很好听。(黄杨)
鹃鹃:它的树叶是一长条的,绕在头上用夹子一夹就好了。(紫藤)
夏天:树叶很大,用剪刀剪成各种形状都可以。(芭蕉)
◆听录音,敲小鼓
录音带由教师录制,有目的地增加一些设问式的对话:
录音机:你猜猜印第安人最喜欢什么小乐器?
璇璇:小鼓。
录音机:答对了,是小鼓。印第安人最喜欢小鼓了每逢节日、结婚、祭祀,人们总是击鼓。
录音机:你跟我一起打击小鼓,把节奏敲出来,好吗?
璇璇:好的。
录音机:XXXX|XXXX|
璇璇:XXXX|XXXX|
录音机:X.XX.X|X.XX.X|
璇璇:X.XX.X|X.XX.X|
于是幼儿就跟着录音一起敲奏节奏起来。
◆观看VCD,跳印第安舞
在音乐的伴奏下,每一个幼儿都非常积极的投入到音乐中,草裙摇晃时发出的嚓嚓声使幼儿更兴奋,摇摆的力度、幅度也更大。家家张开双臂,两腿分开,在身体的两侧作跳跃状;寅寅手插在腰上,使劲地摇摆她的屁股。
教师:他们是怎样吓走动物的呢?
正正:用手拍嘴巴,像这样,啊啊啊的叫。
韩沅芷:把手上的棍子用力的往地上戳,发出声音。
反思:
印第安人的生活离幼儿距离较远,但二期课改中指出:应让幼儿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因此教师鼓励幼儿对文化元素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与表现。教师从幼儿发展需要出发,尊重和支持孩子,能站在孩子的立场观点赏识幼儿思维的见识,使孩子们充分地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而不是遏制、压抑孩子,从而使孩子得到满足。及时以开放式问题给予引导,鼓励幼儿深入探索、质疑和释疑,从而使幼儿产生持续不断的探索欲。
在模仿印第安人的过程中,幼儿产生了新的主题内容,萌发了用树叶装扮自己的愿望,教师及时的鼓励孩子收集材料,引发幼儿与材料产生互动,使幼儿在主动尝试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自主的选择材料、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大胆地表现着自己对印第安人的理解和创意。这真正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不断努力的意愿,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使思维真正活了起来。
教师应充分创造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在集体面前表现的机会,在班级这个舞台上,大胆地想象、表现,充分地展示自我,给予儿童在集体面前被认可的机会。在最后的模仿印第安人的表现活动中,让幼儿把自己在区域活动中分散学习、累计的经验整体的表现出来,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也使幼儿再次获得了欣赏异族艺术文化的机会。同时,教师及时的引导,将幼儿的表现深入下去,避免只停留在嬉戏的水平,更充分发挥了表现舞台的教育功能。